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44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以华裔美国文学为例,在现代多民族国家如美国社会之多元文化主义背景下少数族裔———华裔美国人文化认同复杂新变。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主导之下的文化多元主义并没有为少数族裔文化的保留和发展提供合适的空间,族裔文化共同体传播的乏力和美国个体主义的流行,使得少数族裔文化在开放时代迅速零碎化、民俗化、边缘化,在美国华裔文学中华裔文化民族主义理想伸张艰难。  相似文献   
222.
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的多元文化主义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多元文化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理论,又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正是这种社会政治理论的实践映照。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伍慧明等作家作品中刻画的华裔妇女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华裔妇女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以及融合东西方文化重构文化身份的历程。  相似文献   
223.
224.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的“想象的共同体”理论是西方民族主义建构论的代表,强调从文化意识层面建构民族主义。美国主流文学扎根于欧洲文化,带有白人身份的优越性。少数族裔作家的作品,尤其是有色人种的文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美国文学的边缘地带,他们被消音、被沉默,文学评论家也是以一种审视异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作品。在此背景下,少数族裔作家不断奋争发出自己的声音,努力寻求自身在美国文学的地位。“讲故事(storytelling)”的叙事策略对三类少数族裔作家发声的功用,以及如何利用“故事”构建自我在美国文学上的声音和身份是文章讨论的重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在民族主义建构的“异质同构”性。  相似文献   
225.
大凉山彝族诗歌中的女性创作相较其整体而言受关注较少,女性话语呈现出某种被遮蔽的状态,但纵览大凉山彝族的女性诗歌创作,仍能整理出相对重要的三条发展脉络:一是传统女性意象的族裔复归,即“彝女意象群”的书写;二是具有反叛意味的彝族女性意象创造,即强调个体性和解放性的女性话语表达;三是以情感与身体为主题,独属于彝族女性的私密体验表达以及相关的性别观书写。这三方面构成了大凉山彝族诗歌女性话语中的主要部分,为今后彝族女性诗歌如何在愈发多元的社会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6.
走向中心的边缘诗学--解构主义语境下的美国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反权威、反成规、反理性、反传统为主要内涵的解构主义,对长期以来处于社会边缘位置的群体说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引发了这些群体通过文本发出声音来获得话语权,从而使美国文学批评呈现出新的景象,权威的、经典的白人男性作家作品不再是文学批评关注的惟一对象;对女性主义文学和少数族裔文学的批评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27.
密歇根州民权动议是反对"肯定性行动"的一个成功案例,它强化了加州"209提案"的示范作用,必将对美国少数族裔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妥协的产物,"肯定性行动"旨在纠正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其不可避免地会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228.
美国多元文化政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政府从 2 0世纪 60年代起实施的旨在改善少数族裔等弱势群体的教育、就业等状况的政策 ,具有鲜明的多元文化主义特征 ,促进了美国社会的种族平等与民主 ,但由于历史与政策本身的原因 ,多元文化政策也引起了巨大争议 ,有待于进一步思考与调整  相似文献   
229.
通过分析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四部作品的创作主题 ,认为汤亭亭的创作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女性主义、种族平等、建构族裔文化属性到倡导世界和平的嬗变过程 ,并以该嬗变过程为楔子 ,简单地探讨华裔作家的创作态势  相似文献   
230.
卢婧洁 《学术探索》2013,(5):112-115
亚裔美国男性酷儿群体由于其性取向和性本质,成为亚裔族群内部被隐藏、被消声、被压制的“耻辱”,但同时他们又因为“顺应”了美国白人主流文化中扭曲异化、女性化的亚裔男性的刻板形象而受到追捧。本文通过对美国华裔作家梁志英的短篇小说集《凤眼》的分析,揭示了亚裔美国男性酷儿们在面对来自美国主流社会的种族歧视与本族群内部的性别歧视的双重压力时对自身的族裔性别身份所产生的困惑,以及他们对如何确立正视自己的族裔性别身份所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