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44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化传播的速度加快,范围扩展,文化融洽、碰撞、相互影响与渗透不可避免。文化研究作为一种高度语境化的研究活动,它要求从具体的社会、历史、政治、民族等语境出发,对特定的文学作品或文化现象做出解读。本期刊发的笔谈即是在跨文化视域下对当前的一些文化现象和文学作品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62.
在讨论女性及族裔文学过程中,文化相对主义的概念往往非常突出。但是,如果在授课中过于强调,很有可能把此类课程带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误导。只有引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及中国传统的和而不同原则,才能真正发挥文化相对主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3.
本文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喀麦隆创业的中国大陆移民称为新华商。基于30个案例的深度访谈资料,本文运用机会结构与族裔特征互动模型分析喀麦隆新华商的在地适应与创业策略。研究发现,面对喀麦隆市场开放、国家鼓励外来投资和工业基础薄弱等机会结构,新华商在创业时不仅充分利用了中国轻工业生产与出口的优势,而且还动用了喀麦隆华人社团的强大支持等族裔资本,形成了跨国连接与在地镶嵌两大创业策略。而发展在地社会网络的同时不寻求国籍身份转变、不融入本地社群可以界定为新华商群体的最重要特征。喀麦隆新华商的创业实践反映出“南-南”移民流动框架下国家关系具有平等互惠性,进而使移民跨国创业行动有了更大的策略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64.
相较于上世纪美国种族冲突的密集性和激进性,以及族裔文学屡屡传达的愤怒和抵抗主题,21世纪前后的美国少数族裔平添了诸多理性和冷静,以至于有些文化学者断言美国因奥巴马当选总统而进入“后种族时代”。事实上,21世纪美国族裔文学逐渐淡化了种族意识,并非美国主流社会疏于规训和歧视少数族裔,而是少数民族本身更倾向于探索人性和伦理等因素。它强调21世纪美国少数族裔面临的种族政治远未结束,而是更多地分布在日常生活、人性交锋和微观权力中。族裔作家通过重构传统历史叙事、探索当代城市众生相、呼唤流动性共同体等途径,构想美国社会如何才能弥合主流人群和少数民族、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富豪与穷人之间的藩篱。  相似文献   
6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很多非白人女性从英属殖民地或英联邦移民英国,她们作为英国少数族裔群体,从事的工作呈现出低技术含量、低工资并随时面临失业威胁的职业特征,种族、性别和阶级的多重歧视以及她们自身在技能方面存在的障碍成为影响其职业特征的主要因素.为了改善职业状况,英国少数族裔女性进行了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66.
从《女勇士》到《第五和平之书》,汤亭亭的创作呈现规律性的演进轨迹:在族裔层面,有意对种族身份进行弱化或消解;在性别层面,试图消除和超越传统的二元对立格局;在成长层面,探讨价值的选择与实现路径.由此可见,对“族裔女性”这一既定身份进行冲决和突围,正是作家的努力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7.
华美诗人通过各种方式在中美文化相互冲击的环境中,利用文字表达形式来维护和继承族裔文化,从而表达自己对族裔文化的认同。在此主要探讨美国华裔诗人族裔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以及华美诗人对族裔文化认同在诗歌中的表现特征。华美诗人通过大量诗歌作品表达对族裔文化的认同,这样既保存了族裔文化的活力,抒发对中美文化的态度,同时也丰富了中美文学,提升两种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68.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民俗学拥有大量与移民—族裔及其民俗传统有关的研究成果。在移民研究的早期阶段,美国民俗学者主要以关注遗留物与口头传统为主,而在美国民俗学成为独立学科前后,逐渐形成了以"经验"、"过程"与"认同"为关键词,以及以"什么是美国的民俗"为核心问题意识的研究传统。本文通过对美国民俗学移民研究成果的梳理,一方面肯定了民俗学在移民研究方面具备较强的解释力,另一方面也提醒中国民俗学应加强对包括美国民俗学在内的世界民俗学界的移民研究的借鉴与反思。  相似文献   
69.
《悬空》绘制了一幅20世纪美国意大利裔中产阶级家庭的流动性图景,呈现了20世纪美国复杂纠缠的流动性政治,解构了美国的流动性神话。小说人物的流动性实践揭示了族裔、性别和阶级在流动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意大利裔的族裔身份削弱了他们的流动能力,限制了他们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物理流动性和向上流动性,使他们处于美国社会底层;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既是流动性性别差异的标志,也反映了两性的权力关系,更成为两性争夺流动性权利、建构两性权力关系的武器;作为阶级标志的品味区分和建构阶级,阻碍了中产阶级内部的自由流动,反映了白人中产阶级的排外性和封闭性。  相似文献   
70.
在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身份问题一直是个反复出现的主题。《人性的污秽》中的主人公科尔曼就是伪装失败的典型,自始至终他都不敢坦白,一直活在虚假的牢笼里,受尽折磨。而《望岩》中的杰克选择用假名字来真实地生活,从而实现了一种真我和假我的结合,完成了自我建构。真我通过伪装转化成假我,二者不应该是完全割裂的。只有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才能打破真与假之间的壁垒,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