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35篇 |
免费 | 278篇 |
国内免费 | 7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213篇 |
劳动科学 | 222篇 |
民族学 | 1185篇 |
人才学 | 224篇 |
人口学 | 87篇 |
丛书文集 | 1751篇 |
理论方法论 | 453篇 |
综合类 | 5193篇 |
社会学 | 1165篇 |
统计学 | 4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51篇 |
2022年 | 207篇 |
2021年 | 250篇 |
2020年 | 234篇 |
2019年 | 195篇 |
2018年 | 89篇 |
2017年 | 176篇 |
2016年 | 271篇 |
2015年 | 408篇 |
2014年 | 979篇 |
2013年 | 742篇 |
2012年 | 953篇 |
2011年 | 937篇 |
2010年 | 908篇 |
2009年 | 830篇 |
2008年 | 1132篇 |
2007年 | 800篇 |
2006年 | 553篇 |
2005年 | 434篇 |
2004年 | 383篇 |
2003年 | 318篇 |
2002年 | 245篇 |
2001年 | 240篇 |
2000年 | 194篇 |
1999年 | 88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实践"作为艺术人类学基本的研究理念和路径,它在延续文化人类学既有"实践"概念的同时,更是以解构与建构辩证的统一生成了自身独特的内涵,使得艺术和审美研究突破既往抽象空洞的研究模式,真正切入艺术和审美的具体层面,从而消解了抽象和具象、思辨与经验的两极对立,抹平了主体和客体、艺术和生活的边界,刷新了美学和人类学研究的问题视域,最终赋予了艺术人类学在方法论上的根本依据和学科张力. 相似文献
132.
133.
134.
效果历史意识是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理解和解释得以展开的基础,驱动解释学循环的动力。效果历史意识涵盖文本阅读效果史、生活经验、传统以及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关系。因此它既是相对固定的整体,又是不断运动、调整、开放的结构,同时蕴含着对解读的历史先在给定性的反思,这是读者必须恪守的“效果历史原则”。效果历史意识的本质是对存在时间的经验,只有真正实现了的时间才能被经验到,从而即便过去,也能收藏在效果历史意识中,在文本解读时重返当下与文本对话,参与文本意义建构。读者的效果历史意识通过与文本的平等交流才能得以自我检视,一部经典只有不断地与读者的效果历史意识对话,才能常新长生。 相似文献
135.
文学民族性问题是中国现当代美学—文艺学的一个“焦虑中心”,同时也是一个实际上被“个别化”、“边缘化”、“表面化”了的课题。现代人类学将为该问题研究的理论突破和创新提供一种可能。现代人类学立场的核心是肯定人类文化的相对性和差异性,将人的抽象、普遍、同一的本质还原为具体、特殊、多样的存在,最终突出人性的“民族化”身份和特征。立足现代人类学立场,“还原”文学的民族“身份”(特性),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应否“去蔽”、“还原”的问题,以此反思我们以往的学术研究现状,重构真正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文艺学。 相似文献
136.
生态美学作为一个具有世界性普遍意义的当代文化课题,从现代人类学视角看去,其民族性有独特体现:(1)现代人类学对“人”的理解,偏于对“人”及其“文化身份”的特殊性、差异性的辨识和描述。这一立场,使得以人与世界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对象的生态美学的具体性和差异性特征凸显出来。(2)生态美学的多样性突出表现为文化上的差异性。现代人类学认为人性身份的多样性,主要缘于文化模式的差异性。生态美学的构想惟有体现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才符合“审美生态”的真正意义。(3)生态美学文化品格的特殊性,最终落实为生态美学的民族性。这使得民族化的生态审美资源在现代社会获得了继承弘扬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7.
138.
“表述”问题:文学人类学的理论核心——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徐新建教授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10年6月第五届中国文学人类学年会的举办,尤其是2011年2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开题以来,中国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开始走向从“破学科”的边缘批判走向创建新兴交叉学科理论模式的新阶段.其中,“表述问题”成为了反思以文字为中心之“文学”观的理论起点和回归人类多元表述,尤其是如何“表述中国”的新契机.对此,学者们纷纷从案例、学理和方法等层面展开对话.本文围绕表述问题进行,也是这些对话的呈现之一. 相似文献
139.
阐微索隐、尝奇析疑是文学人类学或民俗神话学的固有本领。文章以"蛇杖"为例,融合古今中外关于"蛇杖"的传说故事,刻画其"正面相",强调文学人类学学者在关注阐微索隐的同时,不要忽视文学人类学尝奇析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0.
从现代学科分类情况来看,"文学人类学"主要被放置在人类学、比较文学、文艺学三个学科里,成为三个学科的亚分支,这反映了"文学人类学"目前的现实状况及地位。本文无意争辩学科从属的问题,而是从知识话语学角度探讨现代学科分类体系对"文学人类学"可能造成的遮蔽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