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1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27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91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晋西北山曲、陕北信天游、内蒙古原绥远地区的爬山歌 ,体例相同 ,词曲相近 ,共同构成我国北方单独的一个民歌圈 ,其生成与清代民国时期的“走西口”移民运动密切相关。在“走西口”过程中 ,晋西北、陕北人口大批向河套及大青山前后地区移居 ,形成以山西河曲、保德人和陕西府谷、神木、榆林人为核心的“河府移民圈” ,人口同源支持了民歌共性。长盛不衰的雁行式“走西口”生活 ,不断刺激着民歌的创造与发达 ,使三地民歌的交汇共生走向高潮 ,在发展中推动了三地民歌的同质化过程。  相似文献   
22.
该文对1986年和2007年洛阳市涧西区和吉利区出土的两座时代为公元3—4世纪的墓葬进行了重新探讨。通过对其文化特征及其历史背景的分析,该文认为这是两座带有鲜卑文化特征并兼有中原文化因素的墓葬。从这两座墓葬包含的文化信息中可以探知公元3—4世纪时期草原民族在中原的活动足迹,以及鲜卑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23.
崔正青  冯乃辰 《国际公关》2023,(16):131-133
因地域差异而导致的“一带一路”视域下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我国留学生教育面临的一个问题。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文化千姿百态,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化”的留学生教育可以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本文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从政府、高等院校、企业等几个角度出发,分析了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晋留学生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24.
整个中古时期的墓碑,主要以男性之碑为主。在为数不多的女性墓碑文中,又以中、上层社会妇人之碑文为多,从这些刊录中、上层社会妇人行履的墓碑文字来看,其对墓主生前价值的肯定,多称道其孝悌与持家、治家之道,其中又主要集中于孝姑与育子两个方面,而孝姑之行其源又出于育子之行。中国孝文化多讲孝母(孝姑),从中古这些女性尤其是妇人墓碑文可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25.
我国新疆北部的大草原上,有一些战国时期的石人石棺墓葬,其中包括单墓制墓葬,或者两个以上、用围墙围起来的坟院制墓葬。但是无论单墓制、或者坟院制墓葬的石棺墓前多有面向东的石人、或者条石。这些石人石棺墓葬,当是我国古代新疆地区塞种人的遗存。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中所说的"独眼人",就是塞种人的一支。这些石棺墓前的石人,是我国最早的墓前石像生。汉代以后,墓前立石像生的风俗传入内地,成为我国古代墓葬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6.
民国时期“晋钞”的发行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钞",系阎锡山控制下的山西省银行等金融组织发行的各种纸币的统称.民国时期,晋钞的发行主要集中于三个阶段,由于各阶段的政情差异较大,因此其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考察晋钞发行史,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发行晋钞对近代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客观影响.  相似文献   
27.
美国当代著名诗人罗伯特·勃莱对中国晋唐山水田园诗情有独钟。他主要对陶渊明、王维及杜甫诗歌进行改写。中国古诗经过他的改写生发出一种异域风味。勃莱对中国古诗进行改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文化语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凸显自己的诗学主张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28.
考古发现揭示,聚族而葬且形制多样的宣化辽代家族墓地体现了中原汉民族传统的葬俗及北宋时期中原地区常见的墓葬构筑形式。宣化辽墓的墓葬结构及墓葬形式演变规律与北宋时期中原地区墓葬极度相似,均为仿木结构的砖室墓,墓室平面经历了从方形、圆形向多角形的转变。宣化辽墓丰富的壁画装饰从不同方面印证了汉与契丹文化的交流与混融,散乐图的内容是中原王朝宫廷雅乐的具体再现,车马出行图是汉与契丹文化交融的实例,备茶图则是汉民族生活习俗的生动再现。壁画中契丹人与汉人协同劳作与和睦相处的画面,反映了汉与契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宣化辽墓随葬品丰富,很明显采用了厚葬的形式,这与中原地区宋墓采用薄葬差异明显,但墓葬中出现了产自中原地区的瓷器,反映了宋辽两地经贸往来的历史事实。墓志铭记载宣化辽墓主人张氏家族与契丹皇族耶律氏通婚,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契丹人对汉文化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29.
元代蓟国公张应瑞墓,位于赤峰翁旗梧桐花镇政府驻地东北8公里,其墓址可谓“风水宝地”;张应瑞其人生前身后声名显赫;其墓碑历经劫难,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且非常完整。碑文语言讲究,书法艺术精湛,石人石兽的雕刻堪称我国北方古代石雕不朽的艺术杰作,日本考古学家曾到墓地作过实地考察。张应瑞墓碑保存完好,对研究蒙古族民族的政治、文化及蒙古文字的发展与演变、元代汉字书法艺术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学术、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0.
夏多布里昂的代表作《墓外回议录》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但人们的评价毁誉参半,对作者也存有广泛的争议;这部史诗般的自传体巨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对作者叙述的人生经历及重大事件加以分析,可以看到一个徘徊在真实和虚伪、感性和理性、共和及保守之间的矛盾的夏多布里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