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34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97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449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李白、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他们以卓越的诗歌成就树起了两座丰碑,更以早年建立的情若手足的交谊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但在晚年,李、杜之间产生了情感隔阂。其表现是杜甫对李白之死漠然视之,令人感到蹊跷。其中原因主要是杜甫对李白的不满直至失望。因为杜甫怅怨李白恃才傲物,得罪玄宗,不辩忠奸,附依永王,被定罪附逆做乱。  相似文献   
142.
梁海燕 《国学学刊》2022,(2):58-66+139
除诗人本集外,《乐府诗集》是北宋时期形成的另一李白乐府诗的全录本。编者郭茂倩具有丰富的乐府学知识,以及集古、近乐府之大成,凸显乐府诗史流变大势的编纂意图。其对李白乐府诗的辑录,虽据诗人本集而来,却在作品取舍、分类编排方面融入更多学理思考。在以《塞上曲》《塞下曲》为代表的唐人新乐府诗著录中,郭茂倩还着意强调了李白引领盛唐歌诗创作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3.
144.
《琼州学院学报》2020,(1):84-89
李白咏画诗文虽然数量不多,却反映了诗人中晚年的心理图像,在文学和绘画审美上都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时代风尚。这些咏画诗文表达出种种悲感,呈现出诗人在现实生活境遇中真实的生命形态。李白注重绘画的神韵而不是工笔彩绘,表明他上追六朝顾恺之、近取唐代吴道子的绘画思想与审美趣向。  相似文献   
145.
李白先世徙居碎叶,其家族可称为“离散家族”。李白家族的这一特点,导致了家族谱牒的坠失,也引起后人对其家世记忆的质疑,但李白有关其家世的记忆,不仅出于他本人对其家族世系的确信,同时也与其家族回归后文化寻根与文化认同心理密切相关。由此,其家族先世杰出人物的个性与功业,也就潜在地影响了其“英特越逸”个性气质的形成,而这种个性气质,又进一步成为其诗歌多“奔逸气”与不受羁勒、天马行空艺术特征的根基。李白的家世记忆,不仅于认识其家族特征颇有价值,对于解释诗歌史上的“李白之谜”也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46.
“诗仙”李白,现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被众多的学者所关注。李白诗文中文化内涵丰富,“月”作为一种文学意象,与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透过诗情“月”意,解读李白的坎坷人生与“月”之情结:明月情结,酒月情结,秋月情结,这对当代李白研究具有拓展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7.
文中用萧士旧注中以“赧郎”为笑语,乃歌者助语之词为据,且证以元代杨维桢《竹枝词》和楼西滨的解释以坚其说,从而对李白《炉火照天地》一持重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8.
论女性与李白的情感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李白与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关系进行了情感分析、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和评价,认为在李白诗作中,许多美女形象是表达政治之恋的喻指符号;礼赞女性美质也大多是政治理想失落后得到的一种心理补偿,李白的“赠内”诗表现了他对爱情的珍视,即使是对婚外性爱的表现,也是为了求得精神的慰藉,而“宫怨”“闺怨”诗更蕴含着沉重的现实感。  相似文献   
149.
庄子与中国启蒙文学源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子哲学看起来拒斤情欲,但拒斥情欲目的实际上是为了维护人的自然性情,使其不至痛苦受。正是维护人的自然生命这一点,便得庄子自身虽未成为启蒙哲学,却引发了后世启蒙主义文学的流脉。魏晋启蒙文学正是庄学的发扬光大,可借终究为庄子所牵制。唐宋百年间的李白、苏轼虽然纵情所至、蔚为高蜂,但却又为儒学所限。惟有社会条件俱备后的明代作家,才真正改造、充实了庄子,造就了璀璨的中国启蒙文学。  相似文献   
150.
《蜀道难》是盛唐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在其传入英美世界的过程中,被多位西方译者翻译。然而原诗中蜀道的“野性”特征在多个英译本中并未再现,而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异。鉴于此,文章从比较文学和生态批评的视角考察了《蜀道难》中的地理意象与动物意象在阿瑟·韦利、艾米·洛威尔等西方学者的七个英译本中的翻译,探究了原诗中自然“野性”特征在英译本中的泛化与弱化,并揭示了这一式微现象所蕴含的东西方异质自然观。力图在发掘《蜀道难》的生态内涵和审美特征的同时,为李白诗歌海外传播研究提供新的阐释维度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