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00篇
  免费   738篇
  国内免费   213篇
管理学   4738篇
劳动科学   293篇
民族学   714篇
人才学   908篇
人口学   224篇
丛书文集   11622篇
理论方法论   2235篇
综合类   17623篇
社会学   2313篇
统计学   881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495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608篇
  2020年   593篇
  2019年   665篇
  2018年   348篇
  2017年   509篇
  2016年   618篇
  2015年   958篇
  2014年   1873篇
  2013年   1927篇
  2012年   2206篇
  2011年   2637篇
  2010年   2617篇
  2009年   3472篇
  2008年   5025篇
  2007年   4461篇
  2006年   3681篇
  2005年   2205篇
  2004年   1038篇
  2003年   998篇
  2002年   958篇
  2001年   1024篇
  2000年   697篇
  1999年   365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自媒体语境下,公众的批判性、非理性以及话语失控等新的公共话语范式,给政府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及有效的舆情引导带来诸多噪音干扰。作为政府信息最外显、最关键的传播载体,政府话语所体现的噪音干扰主要表现为信息显性的话语符号冗余与隐性的传播意义阻塞。因此,各级政府要增强突发事件信息传播效果,一方面,要树立话语责任,提升官民良性沟通关系认知,有意识控制政府话语的冗余传递,避免突发情境下政府信息传播的误读损耗;另一方面,要善于构建官民话语共通的意义空间,不断扩大官民信息交流的话语公约数,重视政府信息传播中的"共情",进而提升政府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话语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2.
语言环境的构建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语言环境是客观产生或是主动构建提供语言输入的环境,它包括与教学相关和非教学相关的语言环境两大类.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构建主要包括课堂语言环境、教材语言环境、虚拟语言环境和课外语言环境四个方面.在语言环境构建中,要注意其整体性、互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的思想就传入了中国,梁启超在传统大同思想与社会主义贯通中对它进行解读;早期国民党人在批判资本主义,建构民生主义中对它进行评价;无政府主义在反传统中认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虽然各有局限性,但又各有自身的意义。以十月革命的经验解读马克思主义,遮蔽了对马克思思想早期传播的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对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跨文化意识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且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但是国内对于跨文化意识的研究仍然处于较为散乱的状态。为了对跨文化意识形成一个更为准确的理解和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从跨文化意识的概念解析、模型构建和培养策略方面进行探究。文章分析认为跨文化意识应该定义为个人对影响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此定义出发建立了一个动静结合的模型以阐明其内涵;最后明确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途径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5.
26.
27.
28.
社区矫正的工作纳入我国工作机制和司法体制改革中,它是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一项重要的举措,是走向立法重要的实践。对应这个社会管理的创新,如何确立合法的、科学的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在社区矫正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检察的效能,是当前应当破解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9.
30.
针对位于欧洲的波兰和位于亚洲的中国这两个特定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比较研究,包括: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被这两个农业国所接受;两国对马克思主义如何加以解释、理解、贯彻和应用;在近现代历史中两国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发挥其作为指导思想原则的作用;在遵从本国文化传统的情况下,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转变其各自的思想和意识;两国间存在哪些异同;从两国的历史和文化经验中分别能够汲取哪些教训等等.重点放在这两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成功与失败的文化意义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