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4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09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06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稿约     
《民族论坛》2012,(24):4
<正>1.本刊主要发表民族学、人类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同时刊载处于学术前沿的有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的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理论文章。2.来稿应附有规范的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须实引、完整、规范,用方括号数字标序注于文后。稿件须写明真实姓名,并于文末附上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联系电话,以便联络。本刊于稿件收到后的1个月内答复作者处理意见,所有稿件恕不退还。3.本刊反对一稿多投,一稿多发、剽窃虚构等学术造假行为。  相似文献   
82.
中国国内的民族学主要是民族问题之学,而人类学则是人及其文化的演进与阐释之学,两者不应该混为一谈,同时由于历史的关系,由人类学替代民族学也不太妥当。因此,目前最佳的方法是:在国务院学位办的分类中,把人类学从社会学的一级学科中分离出来;在教育部学位办的学科分类中,增加独立的人类学,即都把人类学提升为所谓的一级学科,并建构其二级学科。至于原在其他一级学科下属的人类学二级学科,可以并存,或逐步转到人类学的一级学科中。  相似文献   
83.
《传承与固守:当代散杂居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研究》在深入展开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分析方法,通过个案研究、比较研究和统计分析,以凸显沔城回族生活方式自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变迁轨迹,重点分析了沔城回族生活方式变迁过程中对待现实社会的态度、  相似文献   
84.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2,3(4):90-90
民族学与人类学理论方法的“中国化”,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界探索的重要问题。本着反思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未来发展意旨,近年来,回顾和反思民族学与人类学在中国的百年历史。  相似文献   
85.
陈宗祥先生是我国最早介绍、研究《格萨尔》史诗的,学者之一,也是《白狼歌》研究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翻译的《格萨尔王传》被认为是最早研究格萨尔的参考资料之一,他提出“白狼语~南语一西夏语一普米语等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解,被认为是对南语研究的一大突破。陈宗祥先生尤其将70年来对民族学乌牛白羊两系的探索,贯穿到他对东汉《白狼歌》部落史、古蜀史的考证和敦煌古藏文《南语写卷》的翻译研究上,独树一帜。学界鲜为人知的是,20世纪40至50年代,陈先生收集和翻译的海门道夫的中印边界东段调查报告,最早向国内介绍了喜马拉雅山麓南侧坡九万平方公里地区的情况。我们有幸对陈宗祥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陈先生首次对自己的人生、学术经历和学术思想做了回顾和总结,是授权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访谈文章。  相似文献   
86.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是一所兼具博物馆功能、培养博士研究生教育功能、大学共同利用机构功能为一体的世界一流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对涉藏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前后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主要是20世纪初由青木文教从西藏带回日本的民族志资料;其次是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川喜田二郎等人组织的社会调查队在尼泊尔等喜玛拉雅藏系社会的调查资料;第三个时期是中日建交后通过“中国民族文化宫”收购的一批民族文化资料中的涉藏部分。这些资料对今后的藏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7.
个案或小型社区研究是民族学研究方法的百年传统。然而随着民族学研究对象的转变,该传统研究方法在现代社会引发对其适用性、代表性及研究过程规范性的反思。本文将民族学的研究目标确定为"问题导向的理论构建",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出发,提供了一种从单一走向多元的民族学研究方法创新的构想。文章认为,当前民族学既需要理清事物发生的机制、有构建理论野心的实地研究,又需要分析异质性社会的全貌、建立概念操作化工具、验证相关理论的定量研究。民族学需要在传统实地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他研究方法进行新的综合。  相似文献   
88.
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文学作品的冲击越来越大,当代大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普遍下降。少数民族大学生因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通过调查新疆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的阅读情况,试图探索他们的阅读现状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人类学、民族学界关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研究形成了这样一些热点:文化(社会)适应研究、社会(城市)融入研究、社会支持研究、城市民族关系研究、公共服务与权益保障研究、服务管理与城市民族工作研究等。现有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存在热点主题扎推、新的研究领域开拓不够、理论与方法创新交叉不强、田野民族志过少导致解释力弱化等不足。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客观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采取跨学科的视角,积极借鉴多学科理论、方法,是适应未来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在城市民族问题研究方面取得更大成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0.
关于二十一世纪生态民族学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 世纪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结果。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危机。生态民族学是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中国的生态民族学应具有更开阔的视野及更高的认识。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不是局部问题, 而具有全局性意义。生态民族学具有特殊意义, 首先在于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保留着更多的绿色净土; 其次在于各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对今日有启示意义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宝贵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