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89篇
  免费   1027篇
  国内免费   85篇
管理学   1262篇
劳动科学   89篇
民族学   7906篇
人才学   299篇
人口学   136篇
丛书文集   5414篇
理论方法论   890篇
综合类   13030篇
社会学   1304篇
统计学   271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486篇
  2022年   509篇
  2021年   530篇
  2020年   510篇
  2019年   492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519篇
  2016年   753篇
  2015年   963篇
  2014年   1984篇
  2013年   1739篇
  2012年   2137篇
  2011年   2188篇
  2010年   2006篇
  2009年   2035篇
  2008年   2331篇
  2007年   1822篇
  2006年   1524篇
  2005年   1561篇
  2004年   1386篇
  2003年   1259篇
  2002年   991篇
  2001年   952篇
  2000年   674篇
  1999年   313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71.
回顾了蒋斌近四十年来人类学学习和研究经历。他对人类学的理论研究和田野调查同样重视,认为人类学的理论关怀更广,具有比较研究的视野,而民族志调查则从不同文化所赋予的意义去理解多元的社会形态。他的硕士论文用曼彻斯特学派的冲突理论分析排湾族的贵族制度,并对当时的人类学田野方法做了反思;博士论文用列维-斯特劳斯"家屋社会"理论去解释排湾族的阶级社会。从台湾原住民的排湾族到东南亚沙捞越地区,他的足迹遍及岛屿东南亚社会,在他看来,研究东南亚能促进人们更加了解东西方文明在岛屿上发生的社会融合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72.
《中国民族》2015,(2):20-21
自2012年以来,甘肃省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抓手,探索丰富创建载体,大力助推民族地区发展,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在抓发展、惠民生、促和谐中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幸福美好新甘肃"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73.
宗教性、群体性、安乐性、和谐性是武陵山片区的优秀民族文化特质,它对区域协同发展既有着极大的互融性,又兼具难以忽视的差异性。这些民族文化特质来源于武陵山片区自然地理和文化传统两个层面。从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特质的现实表现着手,分析了民族文化特质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双重影响,剖析了武陵山片区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民族地区协同发展的文化方向。  相似文献   
974.
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西北农村教师的生存境况进行了全面描述,结果表明: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不断提升,但由于工作任务繁重、社会地位不高、自我职业认同度底、职业流动困难及发展空间狭窄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教师压力巨大、身心疲惫,职业厌倦感明显。因此,要改善西北农村教师的生存境况,需要政府承担主体责任,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并优化分配机制,优化组合教育资源,优化农村教育环境;需要营造尊重教师自我价值和现实需求的良好社会氛围;需要教师个人树立职业情感以增强职业成就感。   相似文献   
975.
盲人群体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组成部分,其生存状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据此,以盲人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盲人的生存困境及应对策略进行质性研究.收集资料方式主要包括深度访谈法、非参与式观察法,资料形式主要为实地笔记、研究对象档案等,资料分析采用三级编码技术,由此建立了"盲人的生存困境和应对策略建构"这一理论模型,其要素包括生存困境及情境,影响策略形成的干预性条件,具体的应对策略以及应对策略所带来的结果.其中,生存困境及情境是生存和应对策略产生的基本前提,但生存和应对策略的形成又受到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预性条件的影响,生存和应对策略又产生了积极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6.
莫砺锋教授的《诗意人生》一书对中国古代六位大诗人进行了形象生动而又个性鲜明的评述。全书"以人为本",主旨鲜明。作者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古代文学批评方法,评人衡文,凸显六位大诗人各自的诗意生存和精神特征,并向读者指明了诗意生存的基本路径,即通过阅读优秀诗篇感发志意,超越失意人生,从而迈向有情趣、有生气、有境界的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977.
将生态审美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视角,来分析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会使之呈现出超乎常规的审美意趣。重读《水浒传》,发现其中竟然涵蕴着明显的生态审美意识,其表现为对自然天道的敬畏、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人格的尊崇;而这些生态审美意识又渗透到小说的结构叙事、人物塑造和意义蕴涵之中,使小说呈现出魔幻的效果、真实的人物和深厚的生存意蕴,从而带来了多重复杂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978.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精神为契机,对民族精神具有的精神内涵,及其与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回顾,对民族精神发展历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变革进行了阐述,并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历程中,民族精神的顶层设计与人文渗透两个方面探讨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创新,提出在当前民族精神教育中应以教育创新为根本,以人文渗透为目标,以情感体验为核心,以民族音乐为途径,大力培养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979.
从越南文学史来看,詹姆逊提出的"第三世界民族寓言"的实质在于强调第三世界民族文学的主体性,是世界文学时代马克思文论的新观念。"寓言"首先是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学话语特性的象征,也是其主体性的表征。越南13世纪起的"字喃文学"到20世纪现代文学的各流派,都是在建构民族文学主体性的话语。其次,"寓言"是对第三世界文学的总体性特征的描述,也表达了各民族主体性的核心价值观念,"第三世界"总体性与世界文学有同一性也有独立主体特性,两者并不冲突。最后也要说明,用后精神分析的"政治无意识"、"力比多"等话语范畴是詹姆逊个性话语的表述,并无亵渎第三世界文学的含义。  相似文献   
980.
贾翔 《四川省情》2016,(12):20-21
“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近年来,四川民族地区在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不割断民俗传统的前提下,全域规划、连片推进,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住进了既有本民族特色、又承载现代生活的新村新居,丰富了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用那特色的乡愁味道吸引了八方的游客。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自己的新生活,村民们的幸福故事讲不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