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0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1035篇
劳动科学   63篇
民族学   485篇
人才学   258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2016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415篇
综合类   4353篇
社会学   589篇
统计学   22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622篇
  2013年   549篇
  2012年   682篇
  2011年   716篇
  2010年   635篇
  2009年   688篇
  2008年   907篇
  2007年   655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427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375篇
  2002年   359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东南学术》2005,(Z1):108-123
我国民间投资的效率明显高于国有投资的效率.但是,我国民间投资的潜能尚未得到很好的发挥.当前,民间投资的制度障碍依然存在.发达国家有许多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为促进民间投资,政府应改进制度,改进管理,改善服务.  相似文献   
32.
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民族文化背景在甘肃原生态民间美术数千年的生存与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这两大因素不同程度的蜕变使民间美术正面临着被逐渐同化甚至日益消亡的趋势.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针对甘肃民间美术的地域生存环境和民族文化背景两方面因素,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本土立场来思考当前甘肃民间美术在多元文化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自我体认和本土化定位从而维护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33.
《社会科学论坛》2008,(3):F0002-F0002,F0003
王毅,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发表中国哲学、文学、史学、民间宗教、古典园林、造型艺术、“文化大革命”研究等方面的著述数百万字。近年来主要从事对中国专制社会晚期制度形态的研究,其成果集中于2007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相似文献   
34.
纪德君 《学术研究》2007,(7):132-136
中国古代的通俗小说主要是通过民间说书等艺术形式扩大其在民间的广泛影响的。民间艺人不仅多以通俗小说作为取材或演说的对象,而且对之进行了多方面的艺术加工,这才使通俗小说更加通俗易懂,更为民众所喜闻乐道。  相似文献   
35.
论公司价值的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价值最大化已经成为公司管理的终极目标,如何实现价值创造便成为公司管理的现实目标。公司战略、公司治理和公司理财对公司价值的三个价值推动要素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融合公司战略、公司治理和公司理财来实现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36.
当前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重视个性培养 ,挖掘创造潜能 ;理解与尊重他人 ,善于合作 ;培养学生的挫折意识 ,完善道德人格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37.
对于民族地区而言,加快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民族地区资本形成的关键在于促进民族地区民间资金向社会资本的转化.民族地区民间资金必须向社会资本转化.政府应该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培育政府、企业的信用网络;扶持强势企业,培育增长极和增长点;构建完善的开放市场体系,以开放市场吸引民间资金;改善软硬投资环境,搞好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38.
杨献珍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论述了文艺与哲学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把审美创作方法奠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基础之上,批评了把创作方法看成是单纯表现手法,把表现手法看成是纯粹技术问题的观点;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强调创作主体必须深入参加社会实践,正确处理审美创造中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反对“绝对自由”的美学观和文艺创作中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倾向;要求正确把握审美创造主体的美学素养和创造技法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提高美学修养、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坚持审美创造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以此作为文化工作者的审美价值取向,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实践服务,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等等,从而形成了他比较系统的实践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9.
罗贯中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罗贯中创作的杂剧与小说相互比较、印证的角度 ,论证了罗贯中的社会理想是由君仁、臣贤、民乐等层面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太平盛世安乐蓝图。从接受与创造二者关系的角度 ,论证了罗贯中写作《三国志演义》是多层面接受之集大成与万方为我用之新创造的辩证统一。从其创作过程所面对的各种矛盾的角度 ,论证了两把评价尺度的矛盾统一 ,忠义道德观念的冲突整合 ,意识与潜意识的表里互渗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