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8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1042篇
劳动科学   66篇
民族学   493篇
人才学   280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2024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421篇
综合类   4372篇
社会学   596篇
统计学   22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622篇
  2013年   549篇
  2012年   682篇
  2011年   716篇
  2010年   641篇
  2009年   690篇
  2008年   897篇
  2007年   650篇
  2006年   484篇
  2005年   427篇
  2004年   407篇
  2003年   375篇
  2002年   359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近数十年来,中国各地都陆续发现了不少民间文献,其中,徽州文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较之其他区域的民间文献,徽州文书所独具的优势在于——具有相当规模的同类文书前后接续、自成体系,而且,各类文书又可彼此补充、相互印证。大批徽州文书的发现,使得历史学者可以立足于徽州区域研究提供的丰富内涵,深化对整体中国的认识,更好地解释中国的大历史。即将出版的《徽州民间珍稀文献集成》三十册,所收文献多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民间收藏家经精心挑选所获的稀见史料,对于商业史、历史地理、社会史、法制史等方面的研究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即简要概述相关文书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所在,希望进一步推动徽州文书与明清以来中国史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92.
非常规突发事件通常会对区域的社会文化环境产生巨大冲击与破坏,导致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危机后的长期保护与传承面临严峻挑战。羌族音乐是羌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遗产,汶川大地震对羌族人口聚居区域的破坏也给羌族音乐这一文化形式带来了重创。在震后羌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上,"文化游牧""感情漂移"和"文化夷平"是当下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下,对以羌族音乐为例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一方面需要学界的积极引导和激励,让广大羌族民众产生自我文化认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进行文化保护;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发展民族经济,处理好新媒体时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其在传承保护民族文化中的职能。  相似文献   
93.
中美两国P2P网贷平台为适应市场需求在运营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中介职能的偏移。美国此类平台在信息中介的职能上扩展了上下游业务范围,而我国同类型借贷平台则更多地介入投融资业务,承载了信用中介的功能。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原因在于我国当前的征信体制不完善,导致信用审核的准确性降低,增加了信息服务中介对交易的介入程度,增大了行业系统性风险。完善我国该类型平台的中介职能、建立全国层面征信体系和平台监管制度对我国P2P网贷平台的下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社会网络对民间金融风险的影响已被广泛认可,但是,究竟什么样的网络结构有抑制风险的作用,什么样的网络结构有扩增风险的作用?以资金互助会为例,将互助会涉及的社会网络按结构特征分为单个会的会内网络和多个会的会间网络,研究可知:(1)越紧密的会内网络结构以及越大的网络规模越有利于民间金融风险的控制。(2)跨会网络具有抑制和扩增风险两种作用,它是协同监督和惩罚机制生效的基础,因而对风险具有控制作用,但这种作用只在中介成员为会首时才显著;同时,它也构成了风险传播的通道,导致资金被分散到多个会中,因而提升了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95.
表面上看齐美尔和布迪厄在很多地方都迥然不同,但是他们的研究涉及过很多相同的主题,正是在对这些共同主题大相径庭的阐释中,二人思想要义的核心区别才鲜明显露。本文比较了齐美尔和布迪厄有关创造如何发生的论述,布迪厄认为惯习、资本、场域等社会结构因素是个体创造得以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而齐美尔则主张创造是创造者个性的表达,尽管这一表达需要符合创造物领域的客观法则。二人对创造发生路径的不同解释又源自他们对个性、惯习、生命、实践和文化等概念的理解差异,布迪厄视个性和文化为社会要素特别是惯习的产物,而齐美尔承认个性在本体论上的差异,将文化看成个体主导的、主体和客体间的融合过程。这些差异使得二人在生命和实践观念上的相似之处变得无足轻重。究其根本,这些差异跟二人在投入和超脱上的不同取向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6.
97.
音乐是人们对大自然美的选择与创造,人们在享受它的美的同时,又把美的享受回归到音乐本身;它在不断地选择与创造中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力,它的选择与创造又将艺术升华成美,开拓着自己向前发展的路。  相似文献   
98.
信仰儒家化是明清时期民间信仰中值得关注的一类特殊现象,它是指神灵在纳入国家祀典后,其形象被改造成符合儒家道德标准的现象。江南民间对泰伯的祭祀和崇拜,最初只是最单纯的先祖崇拜,与泰伯本人的德行无关。泰伯在民间作为道德典范的神灵形象,主要是在明以后的民间信仰中,经过了儒家化的改造实现的。地方官府和地方士人是这一改造的推动力量,而地方士人又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
十七年文学民间叙事的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年文学中的民间叙事具有现代化倾向,文学创作从故事到叙事表明,现代民间话语权利在生成;十七年文学的叙事主体主要是民间叙事;民间叙事的表现形态是革命传奇叙事和农村叙事.  相似文献   
100.
论文化交流中的误读与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交流中常常存在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去解读另一种文化的误读现象,并构成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交往中实际还存在一种有意识的误读,而这种误读恰恰是新文化产生和创造的前提。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典型者如汉唐间佛教和明清时期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文化误读的现象不可消除,其影响也是得失兼备,因此要在平衡不同文化现象的关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更有利于文化成长与文化交流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