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64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民族论坛》2012,(17):43-44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花垣自古以来就是苗族聚居的地方,苗族民间艺术十分丰厚,尤其以传统的苗歌、苗鼓为主。但汉族的戏曲如汉戏、花灯戏等,也在这里同步流行,苗汉文化经过碰撞交融,产生了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从而为苗戏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苗戏起源于古老的"蚩尤戏"和苗巫文化,有着漫长的发展  相似文献   
42.
用汉文著述的文献典籍是汉文化的重要载体及组成部分.在明代的云南,滇人汉文著述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和疏密不等的地域分布特点,这种时空的差异,直观而典型地反映了汉文化在明代云南的传播与发展过程,此过程呈现出阶梯上升的发展态势以及“核心——缓冲——边缘”的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从历史悠久、效果显著、汉文化积淀深厚等方面,对巴里坤移民进行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44.
刘斌 《晋阳学刊》2011,(2):138-139
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汉文化所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文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以匾研史,可当佐证;以匾研诗,可得诗眼;以匾学书,可行笔髓。"同时匾额和社会文化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如装饰房屋、咏景抒情、旌表贺颂、登科入仕、店铺开张等都离不开匾额。  相似文献   
45.
对于歇后语的研究目前多集中在语言本体方面,从语义学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尤其是以人物歇后语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论著更是少见。本文就从语义学角度入手,来解析人物歇后语的语义构成。并根据人物歇后语的复杂来源,发掘出人物歇后语歇面部分的认知域里面负载着的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文化内涵。从人物歇后语的歇底部分凸显着人物形象、人物歇后语的歇底部分凸显着人物性格、人物歇后语的歇底部分凸显着人物品质、人物歇后语的歇底部分凸显着人物发生过的事件这四方面入手,去解析人物歇后语的语义构成。  相似文献   
46.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人后经历了漫长的中国化过程,最终与儒学、道教并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三教。佛教思想能够在中土传播、生存、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思想基础,已多为前人所论。而发端于山西并流传到各地的净土信仰中土化之原因,即净土思想传人中土并为汉人接受的思想基础是汉文化中的隐净土思想。隐净土思想包含着汉文化与净土信仰在西方意义上的沟通、汉人对西方神秘世界的探索以及儒家文化中的隐净土思想等内容。  相似文献   
47.
在《新译〈红楼梦〉》中,哈斯宝以敏锐的感知力和对当时语言的娴熟掌握,成功传递了原作的思想和情感。他的翻译工作是语言上的翻译,更是文化之间的深入交流,不仅丰富了蒙古族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扩展了红学研究领域,充实了中国古代小说理论,而且还深刻影响了蒙汉文学关系的研究,为蒙古族文论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哈斯宝是翻译家,更是文化传承、传播的关键推动者。他立足蒙古族文化,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了蒙古族文学的发展,为蒙汉文学、文化交流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48.
《越南汉喃铭文拓片总集》是一部记录越南北部民族生活史的拓片总集,它的原始材料均为散落在庙宇、村社、神祠等附近的碑铭。它以碑为载体,用汉喃这种越南特殊的文字书写越南北部民族的生活风情,时间跨度从明末一直到二十世纪初,从道德、制度、风俗、宗教等四个方面对《越南汉喃铭文拓片总集》中的汉文化影响进行了释例,爬梳出越南河内以北的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9.
胡雨 《人才瞭望》2013,(3):39-39
对联乃是中华民族汉文化之奇葩,不少外国人也很推崇,甚至“学而时习之”。 清代嘉庆年间,苏州虎丘山下有座别墅叫“抱绿渔庄”,亭台楼阁、假山花卉、小桥流水,  相似文献   
50.
许世旭先生是当代韩国最负盛名的汉语诗人和汉学家,他的汉语诗学思想是海外汉语新诗研究的典范。许世旭先生的汉语诗学研究,主要来源于他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长期的阅读体验,也来源于他长时间地体验并融入汉语文化生活。许世旭先生构建了成熟的汉语诗学方法论体系,能够跳出中国大陆或台湾学者研究新诗时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当局者迷的局面,具有丰富的诗学内容。但同时,他的汉语诗学思想在具备中国诗歌审美属性的同时,也涌动着半岛文化和高丽民族的文化性格,隐现出挥之不去的民族情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