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84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248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文章以近代康区汉藏民族大规模交往交流交融为典型个案,对文化自觉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文章指出,在近代康区汉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存在两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其一,是文化无意识,主要表现为汉藏民族双方完全出于实用、方便和喜欢,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层面的习俗相互渗透与吸收。这主要着眼于生活的实际需要和方便,双方并无明确的文化意识。其二,是在意识到彼此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汉藏民族双方为拉近距离、消弭隔阂和增加亲近感,主动建构或创造了一系列双方共有、共享的文化,同时也存在为增加彼此的共同性而主动隐匿、削弱和淡化自身文化特征的情况。这些均是出于文化自觉的行为。文章认为,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文化自觉的作用和功效远远大于文化无意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文化自觉正是在不同民族接触交往中形成或创造共同文化与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2.
陈开举 《中国社会科学》2023,(2):184-203+208
文本具有基本信息和作者意图两重意义。读者通过对文本的语义分析得出基本信息;作者意图蕴含在文本中,称为含意。对含意的理解需要经过一个非论证性推理的过程:读者依据作者提供的语言信息,激活与文本生产最佳相关的语境要素,推导出作者的意图;影响推理过程的关键项为作者与文本相关联的知识所构成的文化语境。以跨文化交流中最具代表性的翻译为例,可以阐明由于译者与作者之间存在着不可消除的文化语境视域差异,形成对作者意图的理解之难。廓清翻译学在从格义论到知识翻译论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相关问题的探索轨迹,可以展示在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中释义障碍、阐释效度与译文标准等基本问题的缠绕式发展进路。  相似文献   
433.
吴祁 《中国藏学》2023,(1):87-98+215
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新华日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四川出版的第一张党报,在其存续的4年多时间里,始终把宣传汉藏团结作为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与美、英、印等在西藏问题上的复杂较量,舆论上亟须廓清历史,陈明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这一毋庸置疑的事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于1950年年底设立后,报道藏胞建设家园与融入国家进程成为重要任务;而最为紧要的是进军西藏的统一大业宣传工作,遍传解放军与各族人民骨肉之情,一展举国同盼共庆西藏解放之景,是《新华日报》职所当为。文章梳理了《新华日报》在新中国成立至《十七条协议》在京签订前后有关汉藏团结的报道,该报如实记载了这一阶段的国家历史进程,生动叙写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风貌,有助今日体察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之珍贵,领会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深意。  相似文献   
434.
石硕 《中国藏学》2023,(1):35-42+211-212
在青藏高原与川西平原交界的四川省天全县,有着一所誉满青藏高原东部的中医医院,老院长陈怀炯是一位有着“大医”情怀的名医,被尊称为“大先生”,藏族民众则亲切地称他是“不穿袈裟的活佛”。他领导的天全县中医院以“技术好、费用低、服务好”深得藏族民众青睐,成为融通汉藏人心的榜样。文章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大先生”及天全中医院善待藏族患者及陪护家人的种种举措、理念进行了梳理挖掘,并以此为案例,对汉藏交往的经验、特点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大先生”和天全中医院之所以深受藏族民众的认同与爱戴,成为融通汉藏民心的典范,一是秉持“大医”精神,“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二是对藏族群众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与包容;三是以“共享”来融通汉藏人心。  相似文献   
43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