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84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194篇
社会学   113篇
统计学   3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7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公司所有车辆全部贴上抗震救灾的纸条,装满抗震救灾的物资,浩浩荡荡地开往灾民安置点。这样的做法显得很张扬,我知道一定有人会说不好听的话,也有员工建议我们不要这样做。其实,没人知道我的真实想法,我是想用这种方法感召其他人,也加入我们的队伍。  相似文献   
132.
汶川大地震后,山河同悲,大爱至深。地震在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对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如此巨大的自然灾害使得原本就基础薄弱的民族文物保护工作更加雪上加霜,也给收集整理日渐消亡的民族文物,传承民族文化带来巨大阻力。作为文博工作者,我就灾区民族文物的抢救重建工作,谈几点我国民族文物的抢救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3.
《决策探索》2008,(11):32-37
5月12日14时28分,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心痛的时刻。那一刻,山摇地动。山体裂塌,路陷桥断,楼倾屋毁,数万同胞的躯体瞬间化为尘埃。汶川之痛,震惊中国;同胞之难,举世同悲。  相似文献   
134.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综合统筹,正确处理好十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5.
简析《人民日报》评论在汶川特大地震报道中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蕾 《社科纵横》2008,23(12):137-138
恸惊世界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是一次典型的突发性事件.在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在突发事件中如何作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件的发展进程及其结果.新闻评论这种新闻体裁,承担着集中反映和有力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人民日报>的重要评论在地震专题报道过程中很好地扮演了引导社会舆论的角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次事件启示我们,中国大众传媒在日常报道中应该更好地树立危机意识、培养危机预报习惯、建立危机报道机制.  相似文献   
136.
"5.12"汶川大地震,再一次给人类敲响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警钟.四川省的几个地震重灾区,正是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试验区和示范区,需要认真总结和反思"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果.要保证退耕还林的成果巩固与可持续推进,必须实施补植补造;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林、牧业的科技含量;加强高标准基本口粮田和农村能源建设;积极推进生态移民,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37.
汶川地震及其次生灾害使许多年来悬而未决的公案--"女娲补天"的起因和神话情节原型的问题,获得了全新的证据.把地震灾害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还荻得了解读"天柱折、地维缺",以及"山火、猛兽、浩洋、淫水、黑龙"原型的全新视角.它们说明,"女娲补天"起因就是地震及其次生灾害,补天神话原型是先民借助想像力征服地震灾害的一种形象化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8.
以工代赈:抗震救灾与重建家园的重要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百万的汶川大地震受灾群众的安置问题、特别是接下集的就业问题是抗震救灾的当务之急。乐业才能安居。受灾群众安置之后,重建家园与就业问题就成为各级政府密切关注并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在抗震救灾的特殊时期,以工代赈无疑是抗震救灾与重建家园的重要抉择。  相似文献   
139.
从汶川地震看社会化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后,新闻媒体表现出的职业精神让国人感动,但是对抗震救灾的舆论监督明显不足,而这方面却让社会化网络媒体大出风头,并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社会化网媒以其自己的独特优势,像"电子眼"监视着那些有悼于社会良知和道德的行为.这既保证了政府有关抗震救灾工作的公开透明,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让公众对政府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40.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使人们开始改变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逆境和死亡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存能力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意识,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坎坷和死亡,增强他们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