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84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196篇
社会学   113篇
统计学   3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7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5.12汶川地震及所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给灾区民众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感知,导致人们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文章通过实际调研数据.对比分析重灾区和非重灾区民众的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对地震的熟悉性、可控性程度.以及伴随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应对行为反应,文章最后总结了对比分析结果,并提出地震风险感知与应急沟通方面可资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492.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技术、计量经济模型等数量经济分析方法,从增加值的角度就汶川地震对四川灾区及全国2008年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灾区经济遭受重大损失:由于地震影响具有局部性,且灾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较小,再考虑到救灾及灾后重建活动对经济的拉动.此次地震基本上不会改变全国经济的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493.
郝辽钢  赵江明 《管理评论》2008,20(12):55-60
论文研究了汶川地震如何影响成都城市品牌和民众信心.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并通过现场调研获得的数据验证了该理论模型。研究结果发现:汶川地震给成都城市品牌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程度越大,成都城市品牌价值就越低,城市品牌信心也就越低.进而导致民众对成都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信心越低以及对自己家庭未来收入信心越低;恢复并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以达到恢复并提升城市品牌信心的目的.最终恢复并提升民众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对家庭未来收入的信心.会有助于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94.
跨专业合作小组缘起在5· 12汶川地震发生之际,香港红十字会整合香港市民的捐款资源,与四川省德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合作成立德阳残联·香港红十字会康复及假肢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伤员提供5年免费医疗、假肢、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心理、社会工作等一站式康复服务.在众多的地震伤员中,有髋关节问题的伤员是一个独特的群体.  相似文献   
495.
为纪念汶川大地震,从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2013年,汶川地震5周年之前的4月20日,雅安地震了.无论是为了曾经的遇难者,还是为了现在的遭难者,今年的纪念,都会让人禁补住问:我们为什么纪念?作为一门助人的专业,社会工作在西方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有着介入灾害救援和重建的经验.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但我们的灾害社会工作几乎是从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后才开始的.  相似文献   
496.
四川什邡。在一片废墟中,有一位老人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正在抽自己买的烟丝,用纸卷的。洗得发白的劳动服满是补丁,针脚粗糙。旁边摆着一个大海碗,一点油渍都不剩。他刚吃了一碗面。这是什邡市附近的一个小镇——煤场遗址。汶川大地震中,这个煤场瞬间倒塌,巨大的烟囱从高空坠落,满地都铺了红砖。老人就是煤场老板雇的,收拾整理旧砖,一块砖能得六分钱。他已经58岁,手上有着褐色老年斑,双鬓斑白。只身一人从重庆来这里打工,住在废墟旁边一顶潮湿闷热的帐篷里。这个年纪,早该子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了,何必亲身卖命,打工挣钱?是他的子女不孝还是他不甘寂寞?他笑着说:我的孩子才9岁,刚读三年级,我得给她挣学费。说着,他掏出了一个类似工作  相似文献   
497.
大家都知道,他是汶川大地震中亲自背出208具遇难者遗体、共捐助中国慈善事业近12亿元钱物的中国首善,却一定不知道,他是一个对妻子一见钟情,十几年来仍经常对她说我爱你谢谢你的浪漫丈夫,大家时时看到,他在众多采访演讲中侃侃而谈,却一定不知道,他在家里,却心甘情愿只做一个最称职的倾听者。一见钟情照相馆15年前一个夏日的傍晚。27岁的陈光标信步走进了路边的一家照相馆。就在这里,他巧遇也来洗照片的张婷。南京夏天特有的炙热空气瞬间凝固,15年后,他用这句话形容第一眼见到未来妻子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498.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给羌族地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是也促进了社会各界对羌族文化的关注。近年来又逢国家实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因此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以5·12汶川地震十周年为时间节点,对十年间围绕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所开展的各类学术活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所采取的各项政策与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效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总结,进一步分析问题并提出意见与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力争为下阶段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99.
汶川大地震给中国教育系统带来惨痛损失,这其中有地震破坏性强的客观原因,也与灾害来临时教育应急机制的相对缺乏与不完善有极大关系。文章分析了突发自然灾害对教育、教育应急机制的影响,教育应急决策的影响因素,汶川地震中教育应急机制暴露的问题,突发自然灾害教育系统应急的原则等,提出要建立突发自然灾害的预警、分级响应与应急联动、善后处理为一体的教育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500.
针对目前汶川地震灾区学校体育教育面临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体系重新构建问题研究,强调非物质层面的重建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核心;制定了包括民族体育资源的重建、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众心灵创伤的抚平和民族精神振奋等重建目标;阐述了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方面的学校体育教育重建内容;提出了包括加大灾区教育投资、制定完善各项政策和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等重建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