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40篇
管理学   3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6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0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343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南岭走廊是一条多民族走廊,各民族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形成了既有共同性又有民族性的治理智慧,为构建南岭走廊区域内的共生民族关系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后脱贫时代,南岭走廊区域由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转向乡村振兴的阵地。南岭走廊少数民族区域社会结构的变迁,出现了劳动力的流动、传统生计模式的变迁、基层权威的逐渐丧失等问题,导致了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出现了缝隙,进而带来了系列社会治理困境,产生了治理危机。不管是“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还是“生态振兴”,归根结底要依靠“治理有效”衡量乡村振兴。在构建治理共同体框架范围内,重塑基层治理权威、引入协同治理、构建治理共同体和夯实集体经济可为南岭走廊少数民族区域基层治理注入曙光。  相似文献   
102.
103.
位于西北民族走廊的土族与汉族、藏族等通过族际通婚、经济交往、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互动,形成多民族交融的局面。基于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某村落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的医疗实践融合了西医、中医、藏医、仪式治疗等多种医疗体系,进一步提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个体层面、大众层面、专业领域上推动了该村落医疗体系的融合。具体体现为:治疗者与病人在多民族互动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接触并认同多种疾病解释模式和治疗手段,最终沉淀为一种多元的生命经验,使个体在认识层面上认可医学融合;基于多民族交融的多种社会关系与医疗关系的叠加,促成了医疗行为主体之间合作、模仿、顺应等行为,在大众层面推广医学融合;国家的各类政策推动民族医学的制度化,将民族团结和医学融合紧密结合,在专业领域实现医学融合。  相似文献   
104.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中国疆域发展过程中,辽西走廊发挥着重要的榫卯作用。自燕秦汉以来,中原农耕民族与东北游牧渔猎民族、蒙古高原游牧民族以辽西走廊为交流、交往、交融纽带,通过自然凝聚与政权整合,完成从多元到一体、从分立到一统的过程,而独特的区位和地理环境为辽西走廊及其辐射地带诸民族三交提供了重要的地理基础。辽西走廊地区诸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地方证据,是中国诸民族通过自然凝聚、政权整合实现大一统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05.
民族走廊研究是极富中国特色的民族学研究议题,积累了数量可观的文献成果。本文对四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全面的学术脉络梳理,以求正本清源、与时俱进。以Citespace软件为基础,应用多种方法对领域知识生产进行全面回顾,对研究成果的时间分布、关键词共现、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作者和期刊共被引等进行数据统计和图谱分析,本研究直观展示了民族走廊研究的发展阶段、研究特点、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反思和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6.
关于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大齐工业走廊战略构想的提出,从战略层面上看,是对我省省情的再认识,也是在加快发展中形成的共识,这是发展我国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成果,它对黑龙江本身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战略构想的提出,标志着我省的区域发展战略由单元战略向多元战略、单体战略向整体战略的转变,对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全省经济实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省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清代科举家族是指那些世代聚族而居,从事举业人数众多,其中至少取得举人或五贡以上功名,在全国或地方产生重要影响的家族。清代河西地区科举家族的出现是多重因素共致的结果,诸如政局稳定、教育机构创建、科举政策调适以及科举家族内部教育环境等。科举家族一般是地方社会的望族,在地方社会的公共领域,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108.
王德和(吉满·徳和),男,藏族,四川甘洛县人,出生于1955年10月。硕士,藏学研究员。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西昌学院彝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民族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西昌学院藏彝走廊区域民族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二级)"主任,西昌学院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全国古文字研究会会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凉山州藏学会副会长、《凉山藏学研究》副总编;四川  相似文献   
109.
历史上的“古苗疆走廊”,不仅是连接西南边陲云南与内地之间一条交通大动脉,并且也是由国家权力强力主导开辟的一条“国家走廊”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空间,对曾系“苗疆腹地”的贵州省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都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历史上“古苗疆走廊”的形成过程的回顾.探讨了其“国家化”特征、汉族“移民文化”与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间的“整体性”与“多样性”之关系;并对贵州文化的“主体性”缺失和建构、文化的“族界化”现象、文化的“地域整体性”等问题也进行了若干反思,并就今后展开“古苗疆走廊”研究提出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10.
[摘要]今天,“藏彝走廊”无论是作为一个特定的民族学概念,还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民族区域,均已受到民族学、人类学界的广泛重视与研究,并成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区域,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新世纪以来的藏彝走廊研究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视野和路径,也带来了新的活力。本文回顾了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李绍明先生自新世纪以来倡导和推动藏彝走廊研究的一系列学术活动,特别是介绍了李绍明先生发起和召集的三次以藏彝走廊为主题的学术会议的情况。新世纪以来我国藏彝走廊研究局面的开辟与发展,正是由我国民族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李绍明先生亲自倡导与推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