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53篇
  免费   685篇
  国内免费   279篇
管理学   3317篇
劳动科学   390篇
民族学   383篇
人才学   587篇
人口学   67篇
丛书文集   9037篇
理论方法论   1641篇
综合类   18172篇
社会学   2060篇
统计学   363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67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487篇
  2020年   453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501篇
  2016年   576篇
  2015年   975篇
  2014年   2013篇
  2013年   1801篇
  2012年   2076篇
  2011年   2540篇
  2010年   2356篇
  2009年   2495篇
  2008年   3003篇
  2007年   2346篇
  2006年   2124篇
  2005年   2054篇
  2004年   1896篇
  2003年   1717篇
  2002年   1426篇
  2001年   1315篇
  2000年   966篇
  1999年   499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31.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是不断从低级到高级发展演进的过程。作为从传统生产力胎胞中实现新跃迁的新质生产力,其科学内涵突出体现为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以新发展理念为根本遵循。新质生产力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生产力理论指导、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方式和绿色发展鲜明底色具有高度适配性,是符合且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三个层面的原则遵循,即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性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的方法论原则以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目的性原则  相似文献   
932.
尹禹文 《理论界》2022,(5):65-71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经历了三次法治目标的飞跃。“法律信仰—法治信仰—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演进理路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过程中从现代国家建构到普遍法治建设再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进程中国家经验积累和政治认同的结果。法律信仰体现了现代国家建构中国家规范的核心地位,法治信仰从价值维度、目标维度和实践维度三方面对法律信仰实现了超越,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以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理论逻辑、文化传统和文化自觉的历史逻辑以及坚持党的领导的实践逻辑来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和未来期待。  相似文献   
933.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也是法制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法制是信用的保障。健全的法律体系可以创造一个信用开放和公平享有、使用信息的环境,合理的法律框架,对于征信业未来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国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大多建立了完善的个人信用法律体系,因此,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对于我国的征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征信法律制度和我国征信法律制度的建设基础,提出了构建我国征信法律框架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34.
二十大报告提出,前进道路上需要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简称“五个坚持”,目的就是使全党面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要求,面对机遇、困难、风险和挑战,明白我们“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根本问题,从而为贯彻落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打下坚实基础。“五个坚持”指明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的基本问题,即:谁在领导、为谁而干、采取什么路径、动力之源何在、应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五个坚持”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所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根本遵循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35.
谢晖 《浙江社会科学》2022,(8):34-46+157
预期性是法律的基本属性。法律预期性包含了法律内蕴的满足人们对其行为进行预测的条件和法律运行中对法律内蕴的预期条件之运用。法律预期性虽然与法律的预测性、期待可能性以及确定或安定性相关,但并不相同。法律的普遍调整性决定了法律时间预期、法律空间预期和法律关系预期。法律的拟制性在本质上是种“拟制预期”,并进而运用拟制的基本方式——类型化技术,对规范、调整和归责在法律上作出类型化处理,来拟制法律预期的内容、技术和后果。日常生活中普罗大众的法律预期,是法律经验预期;例外状态(情形)下法律精英主体的法律预期,是法律逻辑预期。  相似文献   
936.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国际的和国内的背景,是回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从古今文化关系的角度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数情况下,既是昨天的实录、今天的现实,同时也是明天的预示;从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角度看,吸纳外来文化和继承原有传统并不是矛盾的,二者所形成的张力对于创造新的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非物质遗产大都是农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所以今天对它的保护便包含着许多悖论。例如,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结构性对象的解构性保护,对传承人的态度,市场经济体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都隐含着诸多两难的问题,期待着文化行政部门、学术界以及整个社会给出两全的解决方案。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贯彻整体性的原则,从整体上加以认识,进行整体性的保护。从根本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应该是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该文化遗产的人的保护;同时,对这一遗产的切实有效的保护,也特别依赖于创造、享有和传承这一遗产的群体。促进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37.
行政合理性原则在国内一直地位模糊,主要原因来自理论层面。行政自由裁量行为与羁束行为的传统划分以及形式法制主义观念,使该原则之"理"与"法"的内在联系未受重视,甚至不经意地被割裂。从法理学角度辨析,两者乃具有内在同一性,并且这种同一性恰是合理性原则的要义所在,也是其作为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真正基点。  相似文献   
938.
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为必然。关键问题是要建立健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机制:一是建立农地市场机制,明确产权关系。其中确立农户市场主体地位是前提,搭建市场体系平台是关键,政府依法监管和处理纠纷是保障。二是完善农地流转市场法律机制。其中市场主体机制是基础,权利机制是核心,行为机制是桥梁,责任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939.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外法律的交流与交融趋势日趋显现,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进行沟通和传递的活动,其作用也愈加重要.掌握法律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标准和方法是法律英语翻译的关键,也是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40.
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障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弱势群体法律保障问题的研究仅仅从某一方面提出一些设想或对策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解决我国弱势群体问题法律保障的原理,解决弱势群体法律保障的制度取向.为此,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障制度应采用政策性平衡方式,并借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启示,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