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篇 |
民族学 | 52篇 |
人才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1篇 |
理论方法论 | 9篇 |
综合类 | 65篇 |
社会学 | 7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7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屯悬岙猿啼有感》与《入定关》是张苍水晚年之作,对考定其行迹与蒙难地有重要价值。通过对二文的考订,不仅明确了其系年,而且通过解读,纠正了后人的某些误读,揭示了张苍水在抗清失败后内心的真实世界。 相似文献
82.
杨文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2):80-83
北宋设立榷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官府的专卖与专买,在国防上达到羁縻蕃族的目的。自熙河开边之后,为联合河湟蕃族制夏和助边的需要,北宋在河湟一带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屯、营田,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逐渐作为商品出现在北宋的经济贸易当中。 相似文献
83.
李佳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5,(1)
苗族的桥及其桥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西江千户苗寨调研时发现,在西江苗寨现代社会转型之时,西江的桥和桥文化在不同程度上也产生了变异.西江千户苗寨在苗族地区有很大影响力,是苗族文化的风向标,其变化对周边苗族地区更具投射作用.对其研究,以小见大,以便了解一个民族在现代转型期中文化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84.
冯宽平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3):101-104
文章根据甲骨文、金文及<说文解字>等对字形的说解,再结合文献资料对"军"、"君"、"囷"、"屯"声字族进行了研究.认为"军"声字多有圜围义;"君"声字多有合义;"囷"声字多有围义;"屯"声字多有聚全义. 相似文献
85.
刘晓妍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20,39(4):40-49
“文化空间”本义是指具有文化意义的特有场所、活动、时间等,是支撑社会文化存在的隐性支柱,它的形成需要历史的积淀。西江苗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这个“文化空间”背后隐藏着当地苗族深层次的文化逻辑和生存智慧。在旅游开发背景下,西江苗寨的“文化空间”因多重逻辑的推动发生了明显变迁。以西江苗寨的神性“文化空间”为切入点讨论西江苗寨“文化空间”的变迁,并对其变迁的动因以及变与不变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有助于保护西江苗族传统文化和发展当地民族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86.
陈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4):116-119
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到康熙二十六年(1686年),清朝即着手对云南基本废弛的明朝屯田进行归并州县的改革,但此后屯赋的征收额度一直在发生变化,始终保留了与民田的差别。探讨清朝对明代云南卫所屯田处置的全过程,特别是屯赋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按河阳县民赋上则征收后的屯田及屯赋发展变化的情况,有助于加深了解云南卫所的屯田性质以及卫所屯田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87.
<正>12月8日,久违的冬日阳光,爽爽地打在身上,暖和和的。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边溪村,一座投资100多万元的"游客接待中心"拔地而起,十几个建筑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墙体粉刷,预计本月底就可以装修完工。不远处,漫山遍野的桃树婀娜多姿,修葺一新的苗 相似文献
88.
20世纪初,云南建水纳楼普氏土司招募建水、元阳、石屏、曲靖、通海等地汉族向“江外三猛屯方”移民,通过这一举措进一步开发和治理红河南岸地区。作为地方政治精英,纳楼普氏土司实施了一系列的“兴边政策”——开街互市、马帮商贸、征收银粮等,同时联合西南民族部酋共同开发和治理“江外三猛屯方”,实现其“以市治边”的政治目的,继而维护西南边疆社会的稳定,保卫祖国领土。因此,红河南岸领土的开拓与守卫过程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伟大祖国的宝贵历史。红河南岸地区各民族百年来的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以此实现西南边疆社会稳定。这对当下民族地区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9.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01-105
唐代屯田实践中,荒地始终是设置屯田的首选土地类型。荒地置屯的合法性不仅见诸唐代成文法律体系,也见诸唐代帝王颁布的诏敕,并得到时人及后世名臣的广泛认可。这与荒地自身的法律属性及随之产生的置屯内在合理性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0.
郎德苗寨社区主导旅游发展中的个人理性与集体行动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郎德苗寨社区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的形成是当地社区基于我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实践而作出的理性选择的结果。然而,该模式下个体理性行为的非合作博弈和民族社区传统社会规范的失效,导致社区居民对集体公共利益的漠视,造成了集体效率的损失。因此,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引入外来利益主体,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并对现有制度进行调整,有利于解决郎德苗寨社区旅游发展中的“搭便车”问题,使个人理性逐步走向集体理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