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0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267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218篇
人才学   50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394篇
理论方法论   211篇
综合类   2686篇
社会学   309篇
统计学   4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81.
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融媒体形态实质上是不同媒介形态聚合关系形成的媒介系统,系统范式的研究就是梳理系统内要素"关系"的过程,不断嵌入媒介环境中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媒介资源的关系赋形、关系赋权和关系赋能。关系嵌入下的融媒体形态逐渐具有了平台组织的属性。随着关系的不断聚合,关系本身开始呈现数据化态势,以大数据为特征的融媒体生态环境逐渐开始生成。  相似文献   
182.
技术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和发展动力,是社会文明的象征。任何一种文明形式都有其赖以存在的技术支撑,都有其相应的技术形态。生态文明源于生态危机和环境保护思想,是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超越。生态文明的技术形态受生态文明价值规范的约束和指导,并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和目标。生态文明的价值规范与技术社会的发展逻辑锁定了生态文明技术形态的特征。生态文明的技术形态以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哲学基础,是一种生态技术、和谐技术、有机技术、背景技术。其功能以节约、环保、生活、文化为主,是一种人、技术、自然有机统一,目的和手段统一,真、善、美相统一的技术形态。  相似文献   
183.
184.
文章结合常见训练特点,分析了健美操在有氧活动促进心肺功能、协调运动、力量训练、柔韧训练、实践比赛、个体抗压等方面对学生形体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强化学生身体素质提供理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5.
刘先福 《民族学刊》2017,8(6):54-59,113-115
爱沙尼亚是东波罗的海国家,其民族史诗《卡列维波埃格》世界闻名。这是一部诞生于浪漫主义时代,典型的“以传统为导向”的英雄史诗,它由F.R.克列茨瓦尔德根据民俗资料,用古老诗体形式写成。史诗的主人公形象在编写过程中也经历了从森林巨人到文化英雄的转变。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部史诗的产生时代、搜集整理过程以及文本内容与主题等方面加以概述,来揭示英雄传说史诗化的历程,并讨论史诗对于族群认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6.
赵心愚 《民族学刊》2017,8(2):44-48,106-109
中国西南地区泸沽湖周围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母系家庭与母系文化,这从一个重要方面展现了中华文化及人类社会文化的多样性.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摩梭母系家庭数量已明显减少,余下的母系家庭也渐"空壳化".在摩梭母系文化面临解体之时,学术界应深入研究,为这一文化的保护提供参考.泸沽湖周边摩梭母系婚姻家庭的出现与长期延续,除与其居住地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外,还与其族源有关.泸沽湖摩梭人的母系文化虽然有其特点,但应是川滇之间历史上曾存在的"母系文化带"的一部份.摩梭社会中出现母系、父系及双系家庭并存现象有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双系家庭并非母系家庭与父系家庭间的过渡.摩梭母系文化的深入研究,还应注意与四川甘孜道孚县扎巴母系文化作比较,这样既可更多的更大范围的了解"母系文化带",也可加深对泸沽湖边摩梭母系文化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7.
《玛纳斯》及其口头演唱传统从19世纪以来就成为我国与中亚地区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我国和中亚地区的这种口头演唱传统彼此推动和促进,绵延不断,其间史诗传承人群体玛纳斯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近年来,随着"玛纳斯学"逐步成为一门国际显学,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的学术交流更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使口头史诗传统的传播和互动成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典范。本文试图对此文化现象作一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呈现跨国民间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和发展特征,为当前正在不断推向深入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的讨论,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8.
本文按时间线索对中外《格萨尔》史诗的研究历程进行概观性讨论。从蒙古语文本的发现到后来的翻译和评介,俄罗斯、蒙古国及其他地区的西方学者围绕《格萨尔》史诗开展了早期研究;1900年前后,在印度周边地区和我国藏族地区陆续发现的藏语文本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学界的持续性研究,一门具有现代学术理念的专门学科——"格萨尔学"应运而生;20世纪50年代末期,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相继面世,进一步奠定了"格萨尔学"在国际人文学科中的学术地位。国内的格萨尔研究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至1950年,这门学问也开始引起新中国政府与学者的高度关注。可以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格萨尔学"中心已从西方学界逐步转移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9.
本文将巴林《格斯尔》文本中的三大类九个母题与海希西分类中的母题进行对照,发现巴林《格斯尔》史诗文本与巴林格斯尔传说产生了深度的互文交织,大量的传说情节被植入到史诗文本当中,重塑共性母题,形成与巴林山水紧密粘连的本土史诗叙事单元,承载着时代的和地域的新内涵,构成个性化的本土表现。这是巴林《格斯尔》史诗文本对整个蒙古语族《格斯尔》史诗传统文本进行地方化改造的产物,也是继承的产物,一定意义上延长了该史诗在本区域传承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90.
新疆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是以哈萨克族最古老的民间乐器——冬布拉为中心的古老乐种之一,千百年来,哈萨克人用冬布拉奎依(冬布拉乐曲)和冬布拉弹唱的方式记述着他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信仰等诸多方面,并以口传心授方式代代流传,冬布拉艺术成为哈萨克人在民族、文化、思想与精神方面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