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250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597篇
社会学   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21.
浪漫主义文学是人们在革命中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通过人们对当时社会的种种现状的痛恶,利用各种夸张手法描写出来,结合强大的想象力,通过对作家内心的矛盾与希望的描写,使得人们在阅读的时候产生了生存以及奋斗下去的动力。本文通过对浪漫主义的背景开始分析,列举出了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夸张手法对人们的精神影响。  相似文献   
22.
王化清 《老人世界》2014,(10):43-43
被诗圣杜甫誉为“口吐天上文”的诗仙李白,是中国盛唐时期诗坛上一位性情狂放、风度飘逸,开一代浪漫诗风,最能“倒笔写天”的天才诗人。其诗不但格调清新,雄奇豪迈,奔放多变,而且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深婉隐微,含蕴深广,极富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在其现存的1044首诗歌中,直接或间接写月的不少,或抒情,或怀古,或怀乡,或思亲,或寄志……最著名的有《月下独酌》《峨眉山月歌》《关山月》和《把酒问月》等。  相似文献   
23.
在奥地利德语诗人特拉克尔的诗歌中,"去人性化"特征相当明显。文章分析了特拉克尔诗歌"去人性化"特征的普遍体现和独特体现,并指出:特拉克尔诗歌中"去人性化"的独特性在于对浪漫主义的回归。诗人不仅深受浪漫主义艺术传统的影响,而且自身的"癫狂"性情从根本上成就了其诗歌的"去人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24.
浪漫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均为西方人文领域的重要思潮,对学术界和社会各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者的交汇点在于共同致力于对启蒙运动的批判,因而具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但是,浪漫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存在着诸多显著差异,以故对其进行梳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5.
泉镜花是日本近代文坛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者。其早期作品《外科室》中塑造的人物积极寻求真爱,故事情节超脱现实,追求虚幻美,并且极尽想象之能,灵活运用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可谓浪漫主义文学的练笔。分析《外科室》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泉镜花独特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26.
27.
与我国相比,一些西方国家更加注重浪漫主义的描写和创造,有很多西方国家的人们开始将浪漫主义文学与音乐进行密切的联系,并且从中创造出了具有价值的艺术作品。例如舒曼所创作《童年情景》就真实地描绘出了上世纪人们对于浪漫的追求和定义。本文笔者将会针对舒曼《童年情景》中涉及到的浪漫主义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浪漫主义文学对钢琴音乐的影响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8.
29.
中国现代浪漫小说的怀乡是向并不存在或业已逝去的理想境界注目凝眸,以抒情笔法追寻与展现自然人性之美,以想象另一个桃源世界来表达对于现实社会的抵制与否定.以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为例进行论述,认为郁达夫的怀乡体现着从儒子到名士的转变;废名、沈从文两人回首乡关时的理想家园同中有异;萧红则以向童年回眸的形式开始怀乡之旅.这些差异反映了浪漫评论小说作迥异的文化身份及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30.
中国和德国都属于现代化后进之国,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多有共同之处。形形色色的浪 漫主义艺术在此过程中极度活跃,对两国都产生了复杂深远的影响。卡尔·施米特与鲁迅是同时代 人,两人都对现代化宿命有清醒认识,同时也极力批判浪漫主义艺术潜伏的巨大危险与破坏性,本文 首先分析比较两人的浪漫主义艺术批判,进而追溯到其背后隐藏的两人的 “人观”之异同。然而尽管 痛苦求索,两人都没有为民族找到真正的良药与出路。鲁迅最终陷入绝望———反抗绝望的 “浪漫循 环”中,而施米特则自己深陷于浪漫主义之恶的极端———在纳粹罪恶之中无法自拔。本文试图证明, 这两位浪漫主义艺术的深刻批判者,其思想本身依旧未能逃脱他们所批判的 “浪漫”。而这最激烈地 启示了,必须找到一个本源的真实基础,才可能真正洞察批判浪漫主义,这也是本论文最后憧憬的 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