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旋律是音乐三大要素之一,生动活泼的音乐艺术形象离不开旋律。古代巴人的音乐旋律以羽调式为主,其次是商调式,角调式偶有出现,但并不是一种主要的旋律调式。巴人羽、商旋律调式的形成与其生活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三千多年的传承中,由于历史的久远、文献资料的局限以及记谱法的滞后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巴人音乐旋律的遗失,只有地处偏远的武陵山区巴人后裔土家族的歌舞音乐中还保存有这种古乐的旋律因素。  相似文献   
42.
梁文道 《领导文萃》2010,(19):132-133
<正>说起民族文化,原来还有人相信粗糙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为各个民族间的关系也一定是彼此竞争优胜劣汰。再加上斯大林式的民族消亡论的影响,于是就有人主张汉人的"中华文化"硬是了  相似文献   
43.
杨玉荣  王维 《社科纵横》2009,24(10):134-137
尸祭礼俗是先秦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但它却在后代消亡了。它亡于何时?历史上“战国说”、“秦汉说”众说纷纭。笔者考证认为它应亡于战国末期至秦初。这种礼俗的亡伙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它有着深层的社会根源和丰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4.
一些西方学者“无阶级的神话”与阶级分析“死亡”的论调掩盖了资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异化关系,没有从经济根源来分析社会群体状况.没有经济平等而空谈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只不过是一种构建空中楼阁的幻想.以美国“占领华尔街”为代表的社会运动一再证明了当代世界阶级的在场性.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的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对于透析资本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垄断资本的剥削本质,进行社会公平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消除阶级差别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从"先验结构"语境中求解"重建个人所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付 《学术论坛》2008,31(2):69-72
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历来有着不同的理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基本原因:一个原因是思维逻辑上的错位;另一个原因是仅仅从经济领域去求解.要正确理解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论断.必须把握马克思所说的"先验结构"语境,即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目标、阶级和国家消亡、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论述中去理解.同时,要正确把握"个人所有制"与"股份制"的关系,把两者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46.
“国家消亡”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在否定了“国家消亡”论后转向了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认同,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则高举“国家消亡”论的理论旗帜,打碎了旧的俄国国家机器,赢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后,面对历史条件的变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开始不断提升国家在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地位,到斯大林时期最终确立起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观念形态。20世纪前半期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变迁及其对20世纪中国政治的重要影响表明,必须在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审视“国家消亡”论,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在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消亡”论仍有重要的道德和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47.
"都掌蛮"消亡原因补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朝政府为了在川南都掌蛮地区维护集权统治,对该地区强行实施改土归流,但因条件不成熟而遭到都掌蛮强烈反抗,置流与反归流成为当地民族矛盾激化的焦点,进而演化为镇压与反镇压的斗争,都掌蛮在反明斗争中遭残酷镇压而消亡.都掌蛮因明王朝强行实施改土归流而发难,最终导致其消亡.  相似文献   
48.
健康的亲情关系,应该是互相懂得珍惜的亲情。即使是血肉之亲。也会在无限透支的信任中丧失彼此依靠的港湾。  相似文献   
49.
师范学校曾经为了保证学生合格,在潜意识中把普通话和方言对立起来。在很多地方,方言也是大众媒体的取笑对象。甚至可以说,自从普及义务教育开始,全国各地多种方言,就已经注定了一种走向消亡的命运!但是,方言是古代交际信息的遗留,是语言的化石。特别是中原、齐鲁、关中等古代的统治中心地区,很多古代文化的音韵信息一直遗留在方言之中。现在,保留了几千年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传信息,将随着方言的消失而荡然无存!我们应该向广东、福建学习,尊重和保护方言文化,做好方言的抢救和文化发掘工作。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从敦煌变文的双音新词入手,考察了它们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存亡情况,并分析了新词消亡的原因及变文语言在整个汉语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