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94篇
社会学   3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51.
在旧时代,厨师的地位很低,笔者曾问过很多位名厨的入行经历.无外乎是生活所迫、无心机遇、得遇名师,父传子继的不是没有,可是父子都成为名厨的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52.
吴柳财 《社会》2023,43(1):55-83
中国传统支配类型之所以呈现出人伦化而非即事化的特点,是由传统支配的内在结构和伦理逻辑造成的。权力来源于“尊”,支配的达成本质上是一种“尊尊”。由“尊尊”之义而有宗法制度内的族权和宗法制度外的政权。权力的继替过程即是尊尊之统的确立过程,具体又分为君统与宗统两个部分。“传重”是权力继替的关键环节,目的就是确立尊尊之统的秩序。宗统继替坚持伦序不紊原则,君统继替体现伦理比附原则。宗统与君统的继替过程,充分体现了权力的伦理化特点。总体而言,由传重之制可见尊尊之义,政治根植于父子伦理,传统中国呈现出政治伦理化特点,是一个“家—政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3.
父子下棋     
赵成群 《快乐青春》2011,(11):49-50
某个假日,读中学与读小学的两兄弟在下棋,父亲在旁边观看许久后,觉得手痒,就对两个儿子说:“你们谁来和爸爸下一盘?”兄弟两人商量后,决定由哥哥应战。  相似文献   
154.
孔子的君臣父子观所要表达的是正名思想,董仲舒的 "纲常论"所要表达的是"相兼关系",汉章帝在白虎通会议上裁决的"三纲"思想,所要表达的是"从属关系",这个过程说明学术思想是伴随现实政治嬗变的.孔子的君臣父子中,每个人都有独立性,而董仲舒的"纲常论"开始向依附关系演变,到"三纲"时期,完全变成了依附关系.这个变化启示我们:学术繁荣和发展要以自由宽松的环境为前提,否则,学术思想就会演变成僵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5.
本文与《曹操墓认定的礼制性误判》是姊妹篇。主要将该墓葬呈现出来的考古真实,与可靠传世文献呈现出来的历史真实相结合,对所谓"曹操墓"的真正墓主,进行探索和研判。主要结论是:1.墓葬刻石文字含有丰富而特殊的文化信息,因此带有刻石文字的器物应当是真品,而非后世伪造的赝品;2.从墓葬所蕴含的特殊文化信息,可以确立真正墓主的时间、空间和身份等具体指向;3.经过种种具体指向的全面排查筛选,所谓曹操墓的真正墓主,应当是曹操的儿孙即曹宇、曹奂父子,而曹奂是曹魏的末代君主;4.曹宇、曹奂墓园的正式名称是王原陵,具体方位在邺县西面,这在宋代典籍中有确切而可靠的记载;5.各项指标综合比较的结果,曹宇和曹奂是真正墓主的可能性,远远超过曹操。  相似文献   
156.
哈尼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越南哈尼族的历史传说、族源、族称、迁徙和父子连名谱系等内容表明他们和我国哈尼族同源,而且是并从中国云南南部和老挝西北部迁徙过去的。最早的迁徙发生在公元8世纪以前,最晚的迁居一直持续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由于这种不断的迁徙,最终形成了越南哈尼族现在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57.
"扶上马、送一程"的谚语寓意着,权威缺乏、经验不足的继任者不仅需要前任的大力提携助其上位,还需一路保驾护航以平稳渡过交接班动荡期。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父子共治过程中,这一类似的帮扶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遗憾的是,现有理论研究对这一现象及其所蕴含的战略动机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基于父爱主义逻辑,本文区分开父辈帮扶之下家族企业传承的不同阶段,分析在不同时期企业的战略变革水平。利用2006~2015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在父辈主导之下,二代接班准备阶段会发生显著的战略变革,但二代接班上位后的战略变革则明显放缓;同时,两代亲缘关系越近,接班准备阶段的战略变革越显著,而两代认知差异则削弱了二代上位后战略变革水平的下降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父辈完全退出企业,二代自治对战略变革的影响并不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这些研究结论表明,尽管接班准备阶段尚未掌权的二代难以主导企业的战略决策,但父辈会采取积极的战略变革措施为二代接班上位搭桥铺路,且这一具有"父爱主义"的战略变革也是有代价的,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企业绩效折损。  相似文献   
158.
孔子的政治与文化哲学理路是“道”,即“秩序”。孔子学说的根本特点,在于以文化关系为本来规范政治关系。具体而言,就是以具有先天属性、第一性的父子关系来类推、规范具有后天属性、第二性的君臣关系。这实质上赋予了君臣关系以父子关系的伦理属性,从根本上稳定了传统的君王政治体制,实现了孔子之“道”。近现代以来,随着君主制度的消失,儒家文化的政治文化伦理不再符合时代要求,因此,儒家文化的现代转型,关键在于祛除其与君王政治体制相关的各种文化伦理。而儒家其他方面的文化规范,至今仍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9.
近现代以来,许多学者根据枟孝经枠,批判家国一体、忠孝无别的传统思想. 但实际上,这种理解与唐玄宗以后的枟孝经枠解释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回到枟孝经枠古注,回到整个经学系统,可以看出,枟孝经枠在人伦上主张父子与君臣完全分开,在道德上认为忠、孝不可混为一谈. 所谓"移孝作忠",实质上是针对士这一阶层移事父之敬去事君,才能做到忠. 在今天的道德哲学研究中,要将传统德性置于传统人伦关系之中进行理解,才可能更加客观地认识传统道德,在此基础上的现代诠释才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60.
唐宋时期的千里蜀道是培育三苏父子的文化纽带。三苏父子的蜀道之旅,经行蜀道最多者是苏洵。苏氏父子三人由蜀道来回往返一次。嘉元年(1056)经蜀道进京,嘉二年(1057)由蜀道返乡。苏轼、苏辙兄弟二人经行蜀道一次,他们携手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68)经蜀道入京,此时苏轼三十三岁,苏辙三十岁。从此之后,兄弟二人再也没有经行蜀道,也未再回过故乡。苏氏父子经行的是蜀道多条线路中的金牛道、故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