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13篇 |
免费 | 133篇 |
国内免费 | 8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53篇 |
劳动科学 | 31篇 |
民族学 | 290篇 |
人才学 | 252篇 |
丛书文集 | 1711篇 |
理论方法论 | 213篇 |
综合类 | 10148篇 |
社会学 | 1122篇 |
统计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121篇 |
2022年 | 156篇 |
2021年 | 209篇 |
2020年 | 195篇 |
2019年 | 299篇 |
2018年 | 132篇 |
2017年 | 268篇 |
2016年 | 322篇 |
2015年 | 472篇 |
2014年 | 1021篇 |
2013年 | 868篇 |
2012年 | 1010篇 |
2011年 | 1225篇 |
2010年 | 1145篇 |
2009年 | 1100篇 |
2008年 | 1075篇 |
2007年 | 899篇 |
2006年 | 693篇 |
2005年 | 574篇 |
2004年 | 487篇 |
2003年 | 441篇 |
2002年 | 419篇 |
2001年 | 302篇 |
2000年 | 193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胡爱国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3,5(3):100-102
本文围绕综合语与分析语、形合与意合、主语显型与主题显型对英汉语主要差异作一简述。结合短文的翻译 ,我们可以认识到英汉对比对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翻译要达到“动态对等” ,译者必然对英汉语的差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2.
文学和文学翻译作为特殊的语言形式,整个语言活动都具有反逻辑的诗性功能。就文学翻译而言,语言哲学与翻译诗学相互渗透交融,形成宏观的文学翻译诗学,具体实现路径包括突显译者主体性和创造性;明确文学翻译是一个意义再生的过程;将文学翻译放置在宏观的社会历史语境中,追寻文学翻译文本中权力话语的作用;建构文学翻译诗学中的伦理支撑等。语言哲学维度下的文学翻译诗学建构拓展了翻译研究的外部因素和方法,彰显了文学翻译的灵活性、艺术性和创造性,对文学翻译研究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作为翻译文学的一个主要源头,期刊翻译小说研究远未展开。将上个世纪初大型文学期刊《小说月报》翻译小说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本,以生态翻译学的叙事方式,对其译本生成的"适应"与"选择"作出客观的描述与解释,是期刊翻译研究的一种新尝试。"文学功利性"、"家族翻译行为"、"译入语杂合"、"演译"是民国初期译者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学、语言生态系统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04.
丛滋杭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5(5):80-84
汉诗英译中的意象转换从根本上而言就是如何正确处理翻译中原作的形式与内容. 笔者以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三美"理论为依据,从舍形曲意,意象尽失;求形曲意,意象缺损;求形存意,意象完整等三方面分别对翁显良、许渊冲、丁衡祁等名家的汉诗英译作品加以比较,探讨汉诗英译中的意象转换问题, 以求原诗与译诗从形式到内容的最大近似. 相似文献
105.
106.
文本没有终极的意义。翻译的主要任务是传达意义,而无法完全准确科学地获取意义则使源文难以逃脱翻译暴力的侵袭。中国典籍文化的深厚性使其在经过译者的理解和再表达后更易遭受种种损伤。翻译暴力有消极和积极之分,消极暴力阻碍文化交流,积极暴力促进文化交流。译者无法避免翻译暴力,所以译者的明智之举是切实规避消极暴力,适当采取积极暴力,以便忠实源文精神,守住伦理底线。翻译暴力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之间是矛盾统一的关系,译者应做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促进者,而不是阻碍者。译者在典籍英译中要坚决维护中国文化的正面形象,灵活运用积极暴力,增加源文的可译空间,努力促成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使中国文化在异域他乡广为流传,泽披天下。 相似文献
107.
李侠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8-120
基于语义场理论,以理论加实例的方式,探讨了如何在同义义场、反义义场、上下义场、整体与部分义场内,进行英汉两种语言词汇互译策略,以期实现英汉词汇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均能对等,取得最佳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08.
白玉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3):83-85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与深入,中国要向世界展现华夏文明和中国文化,而戏剧正是文化的精髓。我国有丰富的剧种和曲目繁多的优秀剧目,要有效地展现中国文化就要让优秀剧目跨出国门尽显中国戏剧的魅力。然而由于戏剧剧本的内容有大量的文言句式和诗词曲赋,在翻译中要有效地传递诗词曲赋的意象美面临很多挑战。同时,戏剧剧本的内容中还有大量的古代典故和戏剧术语,这些对于中国人都陌生的中国元素要有效地传递给全世界的朋友就需要有高质量的翻译。翻译的高质量需要有效翻译理论的指导,文章尝试用翻译剧本为例,阐述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戏剧剧本翻译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09.
110.
翻译必称"信、达、雅",这一理论导致中国的翻译一直停留在字、词、句的斟酌对应层面上,完全忽略了读者的感受与认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理论在中国逐渐获得一席之地,这也为译者对原作进行适当改写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狼图腾》的翻译为例,译者对原作的改写使得该作品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及蒙古文化迅速被西方世界接受,为中国的文学输出开辟了另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