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25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76篇
管理学   153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290篇
人才学   252篇
丛书文集   1711篇
理论方法论   213篇
综合类   10148篇
社会学   1122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268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472篇
  2014年   1021篇
  2013年   868篇
  2012年   1010篇
  2011年   1225篇
  2010年   1145篇
  2009年   1100篇
  2008年   1075篇
  2007年   899篇
  2006年   693篇
  2005年   574篇
  2004年   487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王健  王安民 《社科纵横》2008,23(4):177-178
翻译无法摆脱语境因素的介入.原文意义的确定,同样离不开语用因素的切人.为了确定原文的意义.有时需要结合语境和语用等多种因索.以下以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中"Ich bin ein Berliner"一句话的翻译为例,来说明语境因素、语用因素等在确定和再现原文意义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毛莉 《社科纵横》2008,23(5):164-166
本文以近代最有影响的英国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在中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译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中译本,以洋人语社会文化体系的变迁为参照,分别从社会文化、阐释学、比较文学三个不同的角度对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在中国近百年的翻译、接受与影响进行一种历时性的考察与研究,力图对侦探小说这一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文学形式的翻译与影响做一种新的、客观的定位与思考.  相似文献   
24.
由于汉英文化差异及词义差别,有些双关在翻译到目的语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持原作的意境,在翻译双关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直译、意译、翻译加注释、代换等译法,加以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25.
电影作品是语言与文化在大众生活中的有机结合和具体体现。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有很多,而文化的异同是决定采用何种翻译方法的重要因素。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入手,结合翻译学的基本方法,探讨电影片名翻译的交际翻译特性及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6.
英汉翻译中的补偿手段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会存在不可译现象,补偿是解决不可译现象的有 效手段。文章从对不可译现象的分析入手,将不可译分为语音音韵的不可译、形态的不可译 、语意的不可译和文化的不可译,并结合权威学者对补偿的分类和大量实例,详细分析了补 偿针对各种不可译现象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7.
逆向翻译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重要的翻译手段,在翻译中值得去探讨。由于英汉语言在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上的差异,有些句子按字面意思翻译其效果不佳,而从反面表达则可能表达原作的思想意思。本文从语用等值角度,即语境和言语行为两个方面,说明逆向翻译方法有时能使译语最大限度地等值,展现原语的内涵,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语的内含意义。  相似文献   
28.
新文科建设的推进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高校翻译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社会亟须高校培养具备翻译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和数字素养、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翻译人才,“数智化”转型为创新翻译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模式。该文立足翻译教育“数智化”转型存在的问题,从学科整合与专业结构“数智化”建设、课程体系“数智化”重构、课堂教学“数智化”创新、评价体系“数智化”完善、社会服务“数智化”协同和师资队伍“数智化”支持等维度,探索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翻译教育“数智化”转型框架和具体突破路径,以推动高校翻译教育“数智化”进程。  相似文献   
29.
《社科纵横》2019,(8):91-95
安东尼·皮姆把"共有系统"的概念引入到翻译史研究,企图跳出翻译、文化的概念而在整个社会的大框架下来重新阐释翻译史中的诸多现象。首先介绍了皮姆的共有系统论,并着重评述了他的两个翻译共有系统,即12世纪托莱多共有系统、15世纪西班牙卡斯提尔前人文主义共有系统。皮姆提出了很多鲜明的观点,比如"共有系统论设想了一个没有霸权的世界秩序"、"高度不平等的团体之间可以展开合作"、"(翻译规范)最有趣的特征是对双方都有益,并因此能使他们展开合作。这些将是共有系统的首要原理"等。这些观点对反思后殖民翻译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从奈达翻译理论出发,将《十日谈》不同版本的中译本与原文进行对比,试图探明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有效传递文化信息、对文化缺省进行翻译补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