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86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石榴树各地都有,牡丹花也不算稀奇,然而开牡丹花、结石榴果、花期长达5个月、且花、果同期同树、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并存的石榴品种却不多见。应广大园林爱好者的要求,下面向大家推介这一园林奇葩——牡丹石榴。牡丹石榴是我地一个珍贵  相似文献   
112.
关于西北口传民歌"花儿"中的牡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花儿”是中国民间歌谣体裁形式,主要流传在中国青海、甘肃、宁夏地区,不仅在汉族群众中流传,也深受当地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群众喜爱,并因语言与曲调的差异形成众多分支。它的得名,一般认为是因在唱词中用“花儿”喻姑娘;起源于清代,也有人将其追溯到唐。“花儿”曲调总的特点是高昂优美,展示着黄河上游高山草原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3.
步入曾杏绯老人家中,馥郁的花香阵阵袭来,年近百岁的她坐在花团锦簇之间,一袭红衣衬着银发,目光炯然。花香、翰墨香与温馨的家庭气息,是曾杏绯家中和谐氛围的主要构成,而祖孙三代同握画笔,更是被宁夏画界传为关谈。 宁夏美术界一位权威人士说:宁夏当代的美术事业,曾先生是最有资格的见证人!作为宁夏当代美术事业的创建者之一,曾杏绯在特殊的年代来到宁夏,将艺术的种子播撤在当时这片文化相对贫瘠的土地上,使之逐渐根深叶茂,蓬勃壮大。  相似文献   
114.
《老年人》2004,(4):39-39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牡丹作为吉祥富贵、幸福和平的象征,古往今来为人们所描绘、所赞誉。退休干部吴江南怀着满腔热忱,凭借几十年钻研积累的美术功底,在牡丹书画艺术园地中流连忘返,辛勤耕耘,借得牡丹的娇艳装点着人间春色。他画的牡丹疏密结合,浓淡干湿得体,画面清秀飘逸;画中题款或题诗,龙飞凤舞,亦庄亦谐,相得益彰;写意和工笔兼而具之,营造鸟语花香的深邃意境,使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阳春三月,编者借《江南书画牡丹作品展》开展之际,撷取其中一角以飨读者。岂甘伏枥惜衰朽 漫将书画共流连——《江南书画牡丹作品展》剪…  相似文献   
115.
正现属上海长宁区新华街道的法华镇路,古时是一条叫李纵泾的河流。北宋开宝三年,一位僧人在李纵泾北岸兴建法华禅寺,曰法华镇。公元1126年金人南侵,洛阳花匠携带牡丹来到法华镇就地栽培,用扬州芍药进行嫁接,育成以盆栽为主的法华牡丹。清代牡丹专家计南在《牡丹谱》书中录有104种牡丹名品,法华牡丹占48种。今日的法华牡  相似文献   
116.
邢健 《炎黄世界》2013,(4):40-40
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美誉的牡丹,是中国特产名花,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2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花期通常在4、5月的牡丹,花朵硕大,花姿华贵、花香清芬,为历代文人雅±所称颂。  相似文献   
117.
吉祥图案为广大人们所喜闻乐见,不仅反应了民众的现念,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中国吉祥图素源远流长,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作为吉祥图案之一的牡丹自古就是富贵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独特的审美心理和淳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8.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使君王代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当年诗仙李白的这首《清平调》,将倾国倾城的杨贵妃比喻美丽的牡丹花,曾经获得唐玄宗的大加赞赏。同时也更加深了牡丹在人们心中雍容华贵、绚丽多姿的形象。要赞美牡丹,恐怕人人都能写出一大堆华丽的辞藻来。而《牡丹的拒绝》的作者张抗抗却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外在美丽,  相似文献   
119.
"牡丹":一个"花儿"经典意象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花儿"中最经典的比兴意象——"牡丹"为例,说明"花儿"的比兴意象不只是具有形式上的意义,更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0.
在中华文化象喻系统里,花卉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对花卉的书写总是展现出一定时期的士人心态和审美观念,从中又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以及国家的政教精神.北宋时的牡丹书写超越了其本来象征皇家尊贵的单纯意义范畴,具有了对皇权应然的期许,彰显出帝王与民同乐、共享太平的意义,是当时内圣外王政教精神的具象化呈现.随着仁宗亲政之后锐意革新,政教精神也发生改变,牡丹作为盛世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在主流话语中的地位受到挑战且日益旁落.南渡之后,理学的滋长与传播赋予士人以清白自守和抱道慎独的精神追求.其时,南方触目而见的梅花因其种种特性日益引起士大夫文人的注意,经过意识形态的深入影响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塑造,文学书写中的梅花形象被赋予孤独自守与凌霜傲雪等文化内涵,这不仅契合了南宋政教精神所强调的夷夏之防以及举国崇尚的在艰难中负重致远的精神,也成为士大夫文人寄托其道德理想和人格追求的习惯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