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30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83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272篇
社会学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112.
王阳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阳明的启蒙思想产生于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明代中叶。其特点是:敢于批判“存天理去人欲”的传统思想;具有重视商业、人的个性解放与平等博爱的近代气息。但,他曾镇压农民起义,又遭到一些启蒙思想家的批判,所以,他不能得到启蒙思想家的桂冠,这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3.
王阳明的良知本体论也是对道家本体论扬弃的结果。文章从良知本体论的内涵、良知本体论的架构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王阳明还以“体用不二”观来颂扬儒家的体用一如,并以此挞伐了道家在现实人生中体用剖二的行径。  相似文献   
114.
认为陆王心学尤其王阳明哲学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这几乎已成了中国当代学术界一个广为人知的哲学论断.然而,王阳明心学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是客观的天理本体论,这一点就是从王阳明心学的"心外无物"论的哲学特征也可以看出来.同时它亦是典型的中国伦理型哲学所特有的中国哲学文化语境的产物,其伦理型的本体论、认识论,都有其生长的中国哲学文化语境.只有把它置于中国文化与哲学的特有语境下,方能诠释出其内在意蕴,还原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5.
从心性的最本源处认识和把握自己,即意味着发展和创造自己。挺拔人格气象需要内部精神的自觉,需要从生命深处涌出无限的力量。精神哲学理应成为第一义的哲学,精神教育亦有必要成为第一义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6.
阳明先生是我国明朝著名政治家。在理论方面,他的智慧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观、"明德亲民"的政治主张和"赏罚严明""情法交申""重纲纪"的法器观;在实践方面,他实施了具有时代特性的十家牌法、南赣乡约及兴办社学等地方措施。这些政治智慧既是对前人治世经验的总结与传承,更是阳明先生立足基层形成的经事谋略。  相似文献   
117.
《中华魂》2013,(20):55-55
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提到“心外无物”时说“物就是事”。心外无物就是心外无事。我们的身体受心指使,心发射出一道光,这道光就是意,意的本质是知,意所射到之处是事。如果你意不射出,那么,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心外之物(书)。  相似文献   
118.
正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林则徐平生书写了不少用以自勉、表达情操的佳联。他撰写的厅堂联,联语或引用或自撰,语不求丽、意则深长,文情并茂、掷地有声,读之令人肃然起敬。林则徐在出任江苏廉访使时,曾亲自用正楷书写了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愿闻己过,求通民情"的自勉联,悬于官署大堂之上,用以自警自励。他受命担任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面对当时禁烟的内外阻力,曾亲自为府衙题  相似文献   
119.
以拯救人心为矢的阳明心学是一种具有强烈救世理想的学说,它同明中社会生活有着广泛深刻的联系,从一定意义是讲,它既是明中社会生活的产物,同时又是明中后来社会生活结果.对阳明心学的研究除了学理上的研究外,把其放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考查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0.
王阳明“心学”教育思想贯穿在他的整个教育学说之中,并形成了一套以“心学”为哲学前提的释经体系。王阳明“心学”教育体系的理论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心学”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石,“心学”教育实施的路径以及“心学”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其教育体系的完整性正是王阳明独创性智慧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