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5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0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10篇 |
人才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100篇 |
理论方法论 | 20篇 |
综合类 | 149篇 |
社会学 | 34篇 |
统计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安全是人的生存发展需求,亦是文明发展的必要保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安全状态体现在文明的物质形态的传承创新、制度形态的有序运行及精神形态的自强自立上。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安全发展的道路上,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面对世界各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要防范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侵害及“西方中心论”的话语解构风险,同时更要抓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机遇。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安全感”,要坚持系统思维,审视文明建设的各系统要素,从原则、主体、内容、制度、实践等维度协同发力,实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2.
93.
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已经取得一系列令人鼓舞的实际成效。从总体上看,城市建设向农村延伸,公共事业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在重视规划优先、产业支撑和制度创新等重要方面也取得了具有广泛借鉴和推广价值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4.
严庆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13-19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正在推进,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正在发展。文化滋养文明,文明形塑文化,文化和文明决定其主体选择怎样的现代化,中华民族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特征的选择基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不同的人类文明具有特定的时空坐标,具体表现为文明进程中的发展样态和空间上的区域或国度特点,人类文明因而具有多样化。现代化是一种文明样态,包含文化建设在内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人类文明新样态的呈现,这一样态是中华文明的自我发展,是当代世界文明在中国的具体样态。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需要依托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遵循中华文化建设路径,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推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5.
肖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10):21-27+181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科学诠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概念内核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可以解析为两大概念元素,即“中华民族”与“现代文明”,分别对应“如何传承本民族文化”和“如何吸收外来文化”两大问题,两者的结合走向概念的统一,从而对应第三个问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如何在新时代实现系统性转型、实现创新性发展”。由此,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概念的三重内涵,即自信地传承本民族文化,开放地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创新地推动文明体系转型。根据马克思主义存在与意识关系的相关理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诸要素变动综合,无不需要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过程相联系,只有通过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的概念解析,才能更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6.
97.
8月6日,在经过21天的紧张培训学习后,牛津班一大早就离开林肯学院,从希思罗机场出发回国。当大家仍在万米高空回味大英帝国现代文明时,伦敦却是风云突变。当天白天,约有300人聚集抗议示威,到了晚上,示威演变为暴力事件,上百名青年走上街头,焚烧汽车、建筑,劫掠店铺。此后,事态不断恶化,连续4天,英国多个城市经历了一场令人震... 相似文献
98.
回族伦理思想在回族文化包括宗教文化及其宗教活动和本民族禁忌中,均有着广泛而又生动的反映。它是回族文化和回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发掘、整理、研究回族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于加强回族地区的道德建设,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增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思想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关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充实、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的伦理思想宝库,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
“京派”小说家通过拒绝“真实”和美化“苦难”的叙事原则否定与置换了“家”和社会生活的“本质”,强调和突出了“道德”。实质是对现代文明的有意对抗和背离及对传统文化的皈依和回归。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相当的反人道主义,完全放弃了“五四”文学的主题和灵魂。 相似文献
100.
吴晓江 《社会观察(上海)》2006,(8):52-53
今人居住的古城、古镇和大都市中老城区的历史风貌保护,与古城古建的遗址或废墟的保护有所不同。我们既要防止对古城古镇的破坏性改造,又要避免缺乏人性化关怀的守古态度,即把活人居住的历史性家园当作历史遗址或废墟博物馆守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