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3篇 |
免费 | 5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7篇 |
劳动科学 | 16篇 |
民族学 | 648篇 |
人才学 | 11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238篇 |
理论方法论 | 34篇 |
综合类 | 602篇 |
社会学 | 68篇 |
统计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89篇 |
2013年 | 118篇 |
2012年 | 108篇 |
2011年 | 125篇 |
2010年 | 142篇 |
2009年 | 116篇 |
2008年 | 124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青海社会科学》2019,(4)
2000年起,藏区务工型流动人口逐年提升,人口流动引发普通家庭从父亲流动到母亲流动继而父母皆流动的状态,使得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发生变化。同时,从上世纪60年代之后到现在寄宿制形式成为藏区主要的学校形式。因此,当下藏族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普遍变为父母流动、家庭弱化和寄宿学校并行交织的复杂社会环境。本研究选择疏离感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作为测量家庭-社会人际关系的量表,以此获取藏族青少年群体对社会和家庭的态度和关系。研究结果发现33.8%的被试呈现高疏离感,同时近一半学生家庭在困境期和发展变化期处于低适应能力。结合访谈数据和田野调查资料,本研究从父母流动、寄宿形式、本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与村落变迁几个角度综合分析导致青少年高疏离感及家庭适应能力低下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寄宿制学校藏族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2.
王延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2)
甘南藏族自治州霍尔藏部落普遍存在一种特有的民间社区制度--"戎亢".它不仅承载着当地藏族群众日常宗教活动和节日庆典娱乐的功能,更是解决社区纠纷的中心.本文将着重探讨"戎亢"这一少数民族民间社区制度在调整民间纠纷、整合公共资源等方面发挥的民族法治效能,以及"戎亢"对于构建藏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3.
余仕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45-51
塔波拉杰是藏族历史上最重要的宗教思想家之一,他的宗教伦理思想由心性论、信仰论、人生论、戒律观、利乐观及境界论等作为基本内容,以重理论创新、重伦理实践、重德性塑造为特色,构建起了庞大的道德理论体系。由于其伦理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和现世作用,重视人的德性塑造和道德实践,推动了佛教伦理的世俗化转向,对藏族传统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藏族伦理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44.
喜马拉雅山区的气候干旱是学术界讨论气候变化的热点,该区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适应气候干旱时采取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地处东喜马拉雅山区的云南梅里藏区经历了持续多年的干旱,藏族妇女在浇水灌溉劳作中积累的水传统知识为当地藏民种植葡萄适应气候干旱提供了新动力,加速了藏民的生计和社会转型。文章在对德钦县斯农、明永、布村等藏族村落田野研究基础上,讨论当地藏民水传统知识在适应气候干旱及其对葡萄种植新产业发展的作用,指出葡萄种植建立在藏民性别化的水传统知识基础上并带来了新的性别分工。梅里藏区藏民的研究案例强调气候变化作为一种环境力量,重塑了藏民的新生计经济作物种植及其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45.
闵冬梅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0,(6):77-79
藏族果卓这种民间歌舞形式已有千年历史。甘肃省舟曲藏族果卓,以其独具特色的原生形态被完整地继承、保留下来,它独有的魅力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引起了专业艺术创作者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6.
斯农平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文中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神话学理论为基础 ,对古籍所载及口头流存的藏族诸神话资料作了分析及评价 ,并为具体神话资料的识别和研究提出了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47.
藏族牧区分布广泛,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牧业人口400余万。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约束,藏族牧业经济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学术和政策角度研究藏族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藏族区域和全国大局的科学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者先后数次深入玛曲调查研究,以为藏族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困难和问题。就此困难和问题作已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48.
马廷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5):68-74
在民国时期,各级政府比较重视发展甘孜地区的近代学校教育,并采取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加以实施.甘孜地区的近代学校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初步建立起了从小学到大学、从文化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体系,促进了甘孜地区文化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解放以后甘孜地区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9.
藏族服饰文化的宗教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新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1):44-47
藏族服饰文化既是藏族丰富物质成果的表现,也灌注了藏族宗教的深刻精髓,对该民族的审美情趣影响很大,在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上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积淀,藏族服饰的丰富多彩成为青藏高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50.
在藏彝走廊东端,尔苏藏族与凉山彝族和其他民族长期和谐共处,相互间的文化涵化现象显著。尔苏藏族与凉山彝族婚俗文化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态势。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从尔苏藏族与凉山彝族的婚姻制度、婚俗礼仪和本土信仰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