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42.
人的一切生存实践活动在本质上都有关生死,具体而言,就是求生抗死。这种生死观在语言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人类语言大都忌讳直言死亡,维吾尔语也是这样,讲汉语的回族人更显示了这种语言现象的内涵。但是,在某些语言中,死不总是与不愉快的心理感受相联系。在现代汉语中,死字结构不仅与痛苦的心理感受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可以表达愉快的心理感受。我们认为这种现象是道教思想在汉语语言结构上的反映,它既不强调生,也不忽视死,生、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基础上,产生了表示愉快的心理感受和不愉快的心里感受的死字结构。  相似文献   
43.
世相写真     
《老年人》2013,(2):19
我们有时太专注于自己的伤口,忘了要去握住别人伸出的手。——冷漠是社会的砒霜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手机时代新迷茫人之所以对坏事保持沉默,一是恐惧,二  相似文献   
44.
自然更替     
夏殷棕 《领导文萃》2014,(9):105-105
正自然界中没有胜利和失败,只有更替。冬天让位于春天,夏天让位于秋天。羊吃草,狮吃羊。与谁更强大无关,只是生与死的更替。在这样的更替中,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只有要走过的舞台。人心若能理解,则获自由,便能坦然面对艰难时光,便能坦然面对短暂的荣耀。二者均会消失,一个替代另一个,更替继续。人的灵魂则能从肉体  相似文献   
45.
康信忠 《老友》2013,(6):1-1
贴对联,往往是逢喜事、遇节日所为,对联内容多半是吉庆的话语,赞美的诗句。而在我的一位老战友家中,厅堂上方却赫然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曰"准备明天死",下联为"争取活  相似文献   
46.
作为活跃在震区救灾抗灾的一个国际慈善机构的员工,看着那些不断攀升的黑色和灰色的死亡和受伤的数字,心情无限沉重.对于逝者,愿他们在天堂一路走好,除了祈祷,我们连一句慰藉也无力穿透生与死的无望距离.而对于迄今已经逾三十六万多的伤者,留给他们自己的和这个世界的,很多是伤残的身体和受伤的心灵,我们做些什么才能够帮助他们在重创的灾难之后逐步开始平常的生活?  相似文献   
47.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战士:你们好!此刻,用“白衣天使”称呼你们,我觉得太过诗意,太过飘逸。蓝色口罩遮去了你们的面庞,很难辨认出谁是张三、谁是李四,但你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战士!疫情猛如虎!新冠肺炎疫情鏖战正急。人命关天,刻不容缓!战争?生与死的搏斗,爱与恨的较量!战争,不相信眼泪。战争,让怯懦走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战士!是的,战士,“白衣战士”。只有战士这样分量的称谓,才符合你们沙场秋点兵,慷慨赴前线的身影。  相似文献   
48.
本文主要介绍了谢丽·奥特纳对喜马拉雅、夏尔巴人的研究情况,并对其著作《珠穆朗玛峰上的生与死:夏尔巴人与喜马拉雅登山运动》一书的主要内容和价值做了较为详细的评介。  相似文献   
49.
生与死是任何有生命的生物必须经过的两个过程,在进化中生与死并非是生命的界限,而是生命的接点。自然选择在生与死之间精确地保持着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为生者提供生存的保证,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推动着进化过程。人类的生死智慧在于把死视为自然事实坦然待之,把握住确定的事物,以现世为真、善、美永久幸福的源泉。  相似文献   
50.
美丽的黄昏     
黎明是美丽的,黄昏也是美丽的。天际消失了最后一抹晚霞,夜幕缓缓降临,远处亮起了最早的几颗星星。白天的喧嚣、嘈杂、熙攘渐渐退隐,那沁人的安逸,正在寂寞的黄昏中无声地涌来。黄昏满溢着温情,是全家宁馨的归宿。黄昏多情,是最令人情愫激动的时刻。古今中外,多少浪漫的故事,多少感人的恋情,是在这朦朦变幻中令人迷醉的黄昏后上演。"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勾起了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