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657篇 |
免费 | 1168篇 |
国内免费 | 35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733篇 |
劳动科学 | 135篇 |
民族学 | 2263篇 |
人才学 | 828篇 |
人口学 | 129篇 |
丛书文集 | 13543篇 |
理论方法论 | 2586篇 |
综合类 | 25938篇 |
社会学 | 3438篇 |
统计学 | 5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6篇 |
2023年 | 1239篇 |
2022年 | 1208篇 |
2021年 | 1640篇 |
2020年 | 1492篇 |
2019年 | 1459篇 |
2018年 | 602篇 |
2017年 | 1031篇 |
2016年 | 1295篇 |
2015年 | 2061篇 |
2014年 | 3909篇 |
2013年 | 3171篇 |
2012年 | 3396篇 |
2011年 | 3681篇 |
2010年 | 3476篇 |
2009年 | 3492篇 |
2008年 | 4044篇 |
2007年 | 2888篇 |
2006年 | 2567篇 |
2005年 | 2279篇 |
2004年 | 1803篇 |
2003年 | 1641篇 |
2002年 | 1337篇 |
2001年 | 1128篇 |
2000年 | 873篇 |
1999年 | 402篇 |
1998年 | 236篇 |
1997年 | 157篇 |
1996年 | 115篇 |
1995年 | 88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朱新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4)
本文从生态批评视角重读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熊>,指出作者在作品中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描绘了资本主义发展对大自然的破坏,反映了作者要求善待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02.
屈振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6):101-104
以环境伦理为视角审视和批判现行环境法制,是当代中国环境法在研究方法上的重要特色。然而这种批判的研究方法在近来竟也遭遇了批判,从而引发了对这种研究方法本身的重新审视。现代伦理的视域本身是多元化的,故以其为生成背景的现代环境法,也不应仅拘于环境伦理的视野内。以环境伦理为唯一方祛的环境法研究路径存在着诸多理论不足,必须突破传统研究范式的局限,从更为宽广的伦理视野中,以多元化的伦理视野解读环境法,这也将成为现代环境法研究中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03.
中国传统音乐美育思想及其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妮丽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3):96-10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美育思想十分丰富。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备受中国儒家的重视,他们视音乐为道德教化的理想手段,甚至认为音乐美育还有淳化社会风气、和谐社会的作用。但由于过多地强调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也使音乐美育带有一定的缺陷。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也影响到我国音乐文化的变革,在实践的摸索中,中国近代的音乐美育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向,中国的有识之士顺应时代的要求,引进了西方的美育思想,并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4.
李咏梅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1):10-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最大的政治生态背景下形成、发展的。在邓小平的视野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大的政治生态,执政党的建设、领导是影响社会政治生态变化的关键因素。如今,中国的政治生态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如何把握这种变化,克服变化中潜在的危机呢?邓小平的政治生态观可以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5.
地市级党报发展史上的新闻传奇——媒介生态学视野下全国第一张渔业报《舟山报》的由来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鸳珍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5(3):97-101
1956年,《舟山报》改办为全国第一张渔业报,这是“双百”方针指导下地方报纸新闻改革成功的鲜活典型。今天,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促使当年《舟山报》改办成功的内外生态因子,对于地市报刊准确把握媒介生态位,办出地方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傅定涛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124-128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现代大学师生关系逐步呈现出疏离、僵化和功利的特征,建构一种新型的大学师生关系已十分必要.文化生态理念倡导对个体性、自主性、独特性、多样性的尊重和彰显,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对大学师生关系的新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型师生关系是现代大学师生关系的理想选择,可以通过大学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建构. 相似文献
107.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进入21世纪的今天,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价值和和积极意义。本文认为,孝道文化构成了中国社会独特的伦理文化,长期以来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今天的中国人,包括世界华人仍具有强大的影响魅力,但是,由于传统孝道文化的复杂性、多元性,其精华与糟粕并存,因此,现代社会对传统孝道文化应是判断地继承,而且,更重要是取传统孝道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重建起一种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108.
情、理、法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意蕴 ,在不同社会人际关系的互动和社会秩序整合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从人的自然属性意义上说 ,情是本能的情欲 ,理是人独有的用以控制和调节人的欲望和行为的一种能力 ,法是人为了生存而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 ;从中国古代宗法伦理社会角度说 ,情是基于血缘的亲情及推演 ,理是血缘人伦之礼 ,法的积极含义等同于礼 ,消极的一面是刑 ;在现代法理社会中 ,法是基于人的主体性 ,实现人的尊严和幸福的规则体系 ,理则是人对自身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合理的设计和选择的理性 ,情则是作为人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情感体验和人性提升。可以说 ,情、理、法决定人的基本生活样式 ,三者作为人的共同属性始终是构成伦理体系的三个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109.
孔令举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12-14
伦理学力图从生活的层面来揭示生活的目的、生活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因此,伦理学不是一种伦理观点,不是从伦理的角度去看问题,而要从道德的角度去看问题,从生活中揭示价值。人的概念必须从人道目的论来约定和定义。人需要按照人性的规律去生活,而不是按照规范去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人的价值和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110.
李晓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6):88-92
作为新世纪最出色的二十位作家之一,乔纳森·弗兰岑怀着创作宏大社会小说的理想,穿梭于传统的讲故事高手与熟练的实验作家之间,为读者展示了美国家庭、美国自身,以及美国的资本主义、物质主义、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他仰望着天空,却关注着众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