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657篇 |
免费 | 1168篇 |
国内免费 | 35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733篇 |
劳动科学 | 135篇 |
民族学 | 2263篇 |
人才学 | 828篇 |
人口学 | 129篇 |
丛书文集 | 13543篇 |
理论方法论 | 2586篇 |
综合类 | 25938篇 |
社会学 | 3438篇 |
统计学 | 5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6篇 |
2023年 | 1239篇 |
2022年 | 1208篇 |
2021年 | 1640篇 |
2020年 | 1492篇 |
2019年 | 1459篇 |
2018年 | 602篇 |
2017年 | 1031篇 |
2016年 | 1295篇 |
2015年 | 2061篇 |
2014年 | 3909篇 |
2013年 | 3171篇 |
2012年 | 3396篇 |
2011年 | 3681篇 |
2010年 | 3476篇 |
2009年 | 3492篇 |
2008年 | 4044篇 |
2007年 | 2888篇 |
2006年 | 2567篇 |
2005年 | 2279篇 |
2004年 | 1803篇 |
2003年 | 1641篇 |
2002年 | 1337篇 |
2001年 | 1128篇 |
2000年 | 873篇 |
1999年 | 402篇 |
1998年 | 236篇 |
1997年 | 157篇 |
1996年 | 115篇 |
1995年 | 88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依据其主要目的或动机 ,可将战争大致分为寻求生存必需型与维护生存质量型。寻求生存必需型战争的参战方根本目的在于 ,寻求更多的生存必需资源以缓解甚或消除其生存必需稀缺 ,因而以地缘为决定因素的传统领土安全观占主导地位。根本地由于技术、经济及社会变革 ,维护生存质量的战争中至少有一参战方目的在于维护自身或某部分人类的生存质量 ,它更多地由一种国际自由主义及人类安全观所决定。意识形态战争的大规模兴起直至二战结束基本完成了这一历史进程 ,其后 ,维护生存质量就逐渐成为战争的惟一或主要目的———虽然这存在重大政治和伦理困难 相似文献
62.
6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思想代表着国人寻求良好政府治理模式的一种心愿 ,反映着社会公众对良好的政府服务的一种合理期待 ,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论断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也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目标的结构转换 ,顺应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价值指向 ,满足人性追求理想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方略的理性反思和自觉选择。 相似文献
64.
胡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研讨会述要梦秋由中国现代哲学学会、安徽大学、黄山文化书院、徽州师专、《江淮论坛》和《徽州社会科学》编辑部等单位和团体联合发起并主办的“胡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研讨会”,于1994年5月28─—3且日在黄山市屯溪举行,来自北京、... 相似文献
65.
韩秀义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1):64-69
对法学家自身的职业伦理进行描述与反思是中国法学家对法律职业共同体展开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选择十种法学核心期刊,围绕论文的采用与发表这个主题进行数据统计与动态分析,可以初步认为,中国法学家的职业权力行使状况令人忧虑。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看,中国法学家还没有形成一个职业共同体,却形成了一个内部性的关系共同体。学术权力的制度化是中国法学家共同体建立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66.
当今,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社会转型时期党和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而现行的环境法律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的不适性更加急迫地要求我国环境价值理念的升华. 相似文献
67.
生态文明是协调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在客观分析了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后,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68.
马秋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8,(2):149-151
对于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这一问题,人们的观点大致有两种:一是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乃万物之灵,凭借人类的力量完全可以改造、驯化自然为我所用,一切环境问题皆可以依赖各种手段加以解决。二是与人类中心主义对立的生态中心主义,它将人与自然置于同等的地位,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否认人类凌驾于自然的特权,于是,生态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并进而主张,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彻底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但是,对于这一结论,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批评和驳斥,围绕着人类中心主义问题的大论战,至今没有结束。如果能从建设性的角度分析环境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就可以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依据。 相似文献
69.
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提出的依据及实现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的十七大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报告,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而探讨生态文明形成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实现途径,对理解和落实十七大报告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0.
中国传统道德是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传统道德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及所起到的调节和规范作用应该是当今政府、企业、个人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规范和立足的发展平台.针对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文章提出了要理性对待传统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为和谐社会建设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