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生育权的尴尬与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育权是指个人或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夫妻双方有依照法律规定生育或不生育子女的权利。作为法律概念的生育权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尴尬现象。就男性生育权而言 ,在我国男性生育权有其存在的法律依据和现实需要 ;就女性不生育权而言 ,女性有不生育的权利和自由 ,当夫妻之间的生育权与不生育权发生冲突时 ,妻子可支配自己的身体而丈夫可采取排除权利实现障碍的办法实现各自的权利 ;在未婚者的生育权问题上 ,我国法律应规定未婚者有生育权 ,并对未婚者生育权给予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32.
生育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包含着堕胎权。堕胎权的确认是妇女运动的进步,有利于妇女从性别角色中解放出来。对堕胎权的适当限制可以促进堕胎权的发展,但是不适当限制也有可能加重或者侵犯妇女的合法权益。文章从堕胎权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中国有关地区地方性法规对堕胎权限制的不舍理性,提出适当的限制堕胎权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一致,但是应当注意比例原则,侧重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并且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33.
死刑犯是否享有生育权,从2001年罗锋案之后就成为关注的焦点,引起了法学理论界的广泛讨论。生育权是一种自然权利,是人格权的一种。根据法无明文禁止的原则,死刑犯应该享有生育权。男死刑犯的生育权可以通过人工受精技术得以实现,.但由于主体的特殊性,其在实现生育权的时候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女死刑犯的生育权由于法律禁止对怀孕的妇女适用死刑及一切形式的代孕,因而女死刑犯的生育权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无法实现。要充分体现对死刑犯生育权的保障,应该对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4.
王丹 《学术交流》2008,(5):129-134
"父亲"这个名词不仅仅是一个称谓,而是让人们怀着非常复杂的感情去言说的、带有文化意义的一个所指.父亲是生命的来源,代表着初始和尊严,让人敬重;父亲又是权威、秩序,让人总想打破和超越.父亲成了扑朔迷离的人物.父亲是谁?父亲的身份是如何确认的?我们试图追溯远古,从图腾感生神话那里寻找父亲的最初踪影,并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图腾是可能的父亲.图腾是远古的人们因对女性生育现象不解而主观臆想出来的一个神秘他物,是基于血缘问题而产生的文化意义上的父亲.父亲的身份最后慢慢得以确认则得力于父亲与母亲争夺生育权斗争的胜利和父亲经济地位的确立.可以说,父亲身份的确认是文化学和经济学的必然.  相似文献   
35.
生育权的理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歌雅 《求是学刊》2007,34(6):113-117
近年来,围绕生育权,法学界进行了较为热烈的探讨。这种探讨不仅存在于亲属法领域,而且也存在于人格权法领域。研究视角的不同,导致生育权的性质界定及法律阐释的差异与矛盾。为摆脱生育权研究的茫然与结论的多元,澄清生育权的价值认知与法律建构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36.
在我国宪法框架内,"计划生育"是作为生育权限制的制度形式,其对于人口的调控应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计划的需要。"计划生育"重构于比较法学中的"生育控制"理念,生育权的自由属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度匹配,阐释了生育控制的必要性与所应保有的制度底线。中国计划生育制度的实践表明,其调控方式经历纯粹的政策主导,再到形式法治的治理,最终迈进实质法治范畴。而要彻底实现实质的法治,必须对"计划"作出清晰的内涵判断,以实现政策工具和法律机制的无缝衔接。藉由计划生育制度宪法条款的全面实施来完成计划生育制度的转型:即由人口调控的经济主义单轨制转型至兼顾社会发展中社会主体权利实现的双轨制,才是未来计划生育制度调整的宪法正道。  相似文献   
37.
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在押犯生育权保障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在押犯生育权也应该得到保障。保障在押犯生育权将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会面临监狱管理、子女哺育、社会舆论压力等难题。  相似文献   
38.
邢玉霞 《东岳论丛》2012,(3):181-184
近年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司法实践中有关生育权问题的争论日益激烈。这些问题的背后涉及一个关于生育权的最核心的问题,那就是生育权的本质属性问题。以民事权利的视角,通过对有关生育权性质的各种观点进行梳理,阐述了生育权是人人自出生时即享有的一项人格权。在理解这一性质时,应当注意生育权的享有不同于生育权的实现,男女(夫妻)生育权平等,生育权是有限制的。  相似文献   
39.
在风险社会和计划生育的背景下,失独者“代孕”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法理和权利角度看,失独者在生育权、生存照顾权和继承权等方面的特殊法律地位使其有权进行“代孕”。在当前我国对“代孕”争议较多的背景下,应尽快并优先赋予失独者“代孕”权,建立“法律一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一地方规范性文件”三级规范体系,同时在司法实践中重新界定代孕合同的法律性质,从而将失独者的“代孕”行为纳入法治轨道,并维护其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40.
“生育”可谓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与人类的产生相伴随的行为,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生育权”就作为人类的一项基本人权逐渐进入民众的视野。但是,我国目前对于夫妻“生育权”法律保障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立法方面存在着以下缺失:一是有关生育权的法律规定相当滞后,与社会发展不同步;二是生育权的享有主体范围过于局限;三是法律救助渠道严重缺失。相对应地,有必要提出加强夫妻生育权法律保障的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与我国生育权相关的立法,二是拓宽现有的生育权主体范围,三是完善生育权遭到侵犯的法律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