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综合类   136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作为被表述的歌与歌会,石龙白族调和石宝山歌会是在多重表达中得以呈现的,他者由此获得有关歌与歌会的多维认知。同时,他者在田野调查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多重表述的分析,作出对某一文化事象更深的阐释。通过作用于传统文化的各种因素,人们用文化来重构文化,作为一个处在现代社会转型中的传统民族民间歌谣个案,白族调和石宝山歌会向我们展示出一幅被重新组合、建构和传播的图景。  相似文献   
42.
白族花俗     
生活在云南滇西北地区的白族,是个喜爱花卉的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白族祖先以花卉为载体,创造出的“花语”和“花饮”,堪称花俗文化中的两大奇葩。 花语 花语,是人们用一些花花草草的表征、内涵来表情达意、沟通心扉的无声文字——它通过约定俗成的沿袭传承,成为了一种定型的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花语的“词汇”相当丰富,凡天下的花卉,经人们组合成或花环、或花篮、或兽、或禽、或物的各种图谱,就变成了最富于感情的无声诗章。花语的词汇分为单词——一物表达一种涵意,和复合语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组合成的图谱来表达情意。单词重于表意,复合语词长于传情。丰富的花卉资源,  相似文献   
43.
《民族论坛》2013,(5):20-20
正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桑植白族是宋末元初从云南大理迁徙而来,现已有12万多人。"白族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为进一步研究、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白族文化,早在1991年,桑植县就成立了"云南白族学学会桑植分会"。2009年4月23日重新成立了"桑植县白族学会",选举组成了第一届理事会,现任会长王银花。桑植县白族学会是本民族有志于弘扬白族文化的专家学者,以及本  相似文献   
44.
白族先民迁入湘西后,700多年来与湘西各族人民融洽相处,谱写了和谐发展的民族关系史,这种融洽相处、和谐共生的状态是一种区域性社会道德关系状态,探寻其道德自律、道德互律、道德融洽、道德亲和、道德共建等道德途径并予以借鉴,对于促进湘西和武陵山片区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5.
作为地球生态圈中的实存物种,不论有意无意,人的行为成为了自然演变的重要力量。当人类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自然对象发生改变时,特定群体的生产行为和由此衍生的文化关系势必也会受到影响。在新溪邑村渔获活动及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洱海区域内渔权归属和鱼种结构的转变成为其关键动因,国家、渔民和洱海三者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46.
白族妇女为例,选取较具典型性的千年白族村——诺邓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政治参与置于村民自治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可发现,边远地区农村白族妇女政治参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参与意识较为淡漠、参与层次较低、参与形式较为单一等,且其参与深受社会经济、体制、文化和自身因素的影响,而欲完善其政治参与,则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强化政府与妇联组织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政治机制。  相似文献   
47.
南诏建立后,结束了西南地区长期纷争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与唐中央王朝的联系,经济文化繁荣,在文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由于长期坚持不断地学习汉文化,到唐朝后期南诏已经是"礼乐具修,车书必会",由原来落后的蛮荒之地,变成了"馨香礼乐之域"。南诏的书面文学以诗歌和散文著称,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多具有唐代文学的风采,不少作品流传内地,深受好评。南诏大理国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之一,理应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8.
本文讨论的是云南大理白族的人类学表征问题.1941年费子智(C.P.Fitzgerald)的<五华楼>(The Tower of Five Glories)出版以后,白(民家)在人类学著作中有了不同的描述.在英国研究人员费子智的笔下,民家为"部落民";几年之后,许琅光(Francis L.K.Hsu)在1948年出版的<祖荫之下>(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一书中将其描绘成"典型的汉人".1956年,白族被正式识别为一少数民族,并以大理为中心成立了自治州.但到20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又一次对白族认同问题展开了辩论.一些学者认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时代,白族正经历着一场民族文化的复兴,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白族认同与国家的民族优惠政策相关联.本文尝试对研究者们怎样表述白族认同的方式进行了探讨,着重于分析他们使用何种标准作为认同的标记,以及这些标记又是怎样影响到大理人自我表述的途径的.  相似文献   
49.
“绕三灵”仪式是云南大理白族历史悠久且规模庞大的仪式,一年一度的仪式期间融合了白族宗教信仰、白族歌舞表现、白族生活特色与白族服饰等众多文化现象,具有极其强烈的民族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云南大理白族女性的服饰文化是“绕三灵”仪式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展现了白族女性对于“绕三灵”仪式的文化观念。“绕三灵”仪式在大理民间为期四天,期间聚集了以村民、准备祭品者、“莲池会”成员和仪式表演人员为主的白族女性,白族女性服饰呈现了不同群体身份下的文化差异性。白族女性服饰的文化差异性受到心理文化和物质生活的影响,进而表现为具有装饰之美、宗教信仰之美、身份认同之美、功能之美和技艺之美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50.
“绕三灵”是大理白族独有的民族节日,更是白族传统民间文化的大合集。“绕三灵”仪式活动中的白族舞蹈作为白族文化符号载体和民族表征,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本文以舞蹈人类学为理论基础,以“绕三灵”仪式活动中的”舞蹈”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产生、发展的历史面貌,望对今后“绕三灵”的发展与传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