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8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5篇 |
劳动科学 | 8篇 |
民族学 | 26篇 |
人才学 | 71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249篇 |
理论方法论 | 58篇 |
综合类 | 733篇 |
社会学 | 222篇 |
统计学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108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98篇 |
2011年 | 133篇 |
2010年 | 161篇 |
2009年 | 139篇 |
2008年 | 152篇 |
2007年 | 96篇 |
2006年 | 87篇 |
2005年 | 84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高中英语新课标的实施,不但可以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合理,还促进了学生在语言综合利用方面能力的提高。在新的课程要求下教师要面对困难和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化的教学。本文主要介绍了在高中英语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32.
在新媒介文化时代中,图像文化狂欢之下语言的式微,使当代文学文本创作处于前所未有的边缘化处境。当代文学的发展态势也主要体现为图像与文字的博弈,其深层实质乃是直观与自由的较量。图像文本与文字文本不同的美学特征,则充分说明和预示着当代文学创作的发展态势,即其现时的边缘化生存境遇与未来的多元化渗透中的品质型发展趋势。当代文学创作的生存危机只是暂时的,图像文化不会成为文学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33.
34.
程小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75-77
审美直觉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哲学中直觉含义的界定.基于此,本文对西方哲学史中几种有代表性的直觉思想作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朗格艺术知觉论与二十世纪几种艺术直觉观的进一步分析,认为朗格艺术知觉不仅是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内容与形式、抽象与移情的统一,而且还是对它们的超越.相对于其他审美直觉观而言,这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艺术直觉观. 相似文献
36.
张继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先验演绎是康德全部理性批判工作的凝聚核心,康德正是在先验演绎论证中确立了其理论哲学、乃至包括实践哲学在内的整个批判学说的基本理论框架。因此,研究先验演绎对理解康德哲学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针对并批判地评述了当代西方康德专家关于先验演绎的某些重要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利用康德关于“一般直观”与“特定形式的直观”这一重要区分,通过梳理先验演绎文本,建构了康德的演绎证明结构,并着重论证了这一结构所具有的综合性质 相似文献
37.
38.
本研究运用调查分析的方法了解大城市年轻母亲在育儿过程中的感受。研究发现,夫妻共同分担家庭育儿责任的观念深入人心,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也得到肯定。养育孩子使年轻的母亲既充满了快乐和幸福,也伴随着各种不安和焦虑;她们普遍感到育儿支援存在缺陷,以至于难以从容面对育儿过程,希望能够获得比较充裕的社会资源,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她们顺利完成育儿过程。为此建议,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加强对处于育儿期家庭的人文关怀;进一步强化男女平等意识,促进父亲更多地参与日常育儿活动;建立网上支援系统;改善城市规划建设,为育儿提供更好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39.
情感是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之一,也是最为扑朔迷离的心理——精神现象之一。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感受与体验,一种对意义的感受与体验,更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感受与体验;人的情感所感受与体验到的之所以是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首先是因为情感与生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其次是因为追寻价值与意义是人的生命的本质特征。人生价值、生命意义实质上是生活价值、生活意义,故情感是对生活意义的感受与体验。 相似文献
40.
黄文辉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9-40
写作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教师就写作的谋篇布局、开头结尾、虚实详略等有关写作知识和行文要领讲了不少,但学生仍然是一筹莫展,难以下笔。很显然.教师的做法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有了认识成果的基础上的。因为写作是一种用语言来表达认识成果的活动.教师课堂上讲的多属于表达方面的问题.没有认识,哪来表达?而雷同的文章却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同样一件事情,会被几个学生不期而遇地写到了:或是某个学生就一件事情从小学低年级一直写到高年级。结果是写作的能力无从提高,写作的兴趣却日渐消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