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2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174篇
社会学   6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社会学家茶座》2007,(2):144-144
《当代社会发展研究(第2辑)》以“新乡村建设”为主题,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乡村社会秩序及其运作逻辑、社会流动与人口流动、海外资讯四个部分,内容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本位、中国城市化道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相似文献   
42.
“凯利事件”所引发的英国政府与公共服务广播BBC的对峙 ,导致BBC作为一个机构和一种理念都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BBC所引以为豪、并且被大众普遍接受的“中立、客观、独立”的原则在层层盘问、质询之下显示出其脆弱、矛盾的理念基础。本文将借“凯利事件”逐个分析“中立、客观、独立”这些通常不被置疑的媒体专业主义元叙事背后的历史、话语、权力的构建因素 ,解构其普遍主义的神话。本文认为 ,媒体专业主义所规定的原则只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主导社会机构之间形成的意识形态合意 ,在极端事件的参照中便显示出其本体论合法性的危机。法律的介入使得危机得以暂时平复 ,并且恢复了现存秩序。但它并没有 ,实际上也无法解决现存秩序所依据的合法性理念已经失去普遍性共识这一深层次的危机 ,只是借法律所具有的权威性和更加广泛的社会认同将其搁置起来  相似文献   
43.
侗款制度是侗族传统社会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社会制度。侗款制度在侗族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今天还在侗区继续发挥其整合社会秩序的部分功能和作用,“老人协会”、“乡规民约”是其与现代社会调适后的表现形式;社会控制功能配置最齐全;影响社会层面最广泛,效果也最突出。侗款制度、侗款文化、侗款组织也是侗学研究中较热门的课题,有的学者认为侗族制度文化就是侗款文化,  相似文献   
44.
"自由,只有为了自由才能被限制",这是近代"启蒙运动"的一句名言。但是,自由如何被限制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被限制,现代西方政治哲学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其一,自由只能被自然概率所限制,这本身不能叫做限制,因而,自由是独立的;其二,自由只能因社会合作体系的平等需要而被限制,但是,必须保证自由前提下的平等,因而,自由处于优先地位。这就是诺齐克(RobertNozick)的自由主义与罗尔斯(JohnRawls)的社会契约论之间的差别,前者追求自由的独立性,后者追求自由的优先性。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自由与平等"的矛盾。  相似文献   
45.
朱文丽 《理论界》2004,(2):16-16
在《邓小平文选》中有许多关于法制方面的论述。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法制思想,形成了适应我国新时期需要的全面、系统的法制思想,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宝库。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对于开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邓小平同志法制思想的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主要方面:一、抓紧立法,违法的就要取缔,稳定国家政治局面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中强调:“中国要发展起来,要实现四化,政治局面不稳定,没有纪律,没有秩序,什么事情都搞…  相似文献   
46.
现代化过程中的“习惯”重建——以梁漱溟为个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善峰 《东岳论丛》2004,25(5):79-85
作为一种自发的社会秩序 ,习惯是社会制度的基础。在 2 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界的宪政思潮中 ,梁漱溟是较早地从民众习惯和社会结构的关系方面讨论中国政治制度改造的思想家。他认为 ,要将一个缺乏组织系统的文化中国转变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必须从基层的农村社区做起 ,通过乡村建设 ,建立团体组织 ,造成农民参与社会事务的空间 ,培养农民的新型政治习惯 ,以奠定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他的理论 ,就是在今天也仍有着方法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7.
高度重视人均GDP 1000~3000美元关键阶段的稳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引起各方面的热烈讨论,理论界及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为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构想而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近期引起普遍关注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息息相关。因此《学习与探索》就科学发展观问题组织进一步的讨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它所体现的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首先,它是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是硬道理,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经济的长足发展,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这是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的,也是为实践所证明的。所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其次,经济发展的目的应当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所强调的实际上就是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包括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关系、区域关系、经济与社会、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与自然、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等等,以保持经济  相似文献   
48.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民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或相对独立于政府、体现着自利与他利统一的社会自组织,在本质是一种利益表达、利益实现的工具。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发端于市场活动的内在要求,在纠正和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发挥着积极而独特的作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代表着一个社会经济民主化的程度。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客观背景下,非政府组织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于我国社会的利益整合、组织整合、规范整合,从而实现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9.
转型期的社会管理与社会稳定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社会秩序和稳定是核心议题。社会结构转型期中国应大力发展社会福利 ,建立开放统一的市场经济 ,扩大中西文化交流 ,加快民主政治发展步伐 ,建构综合化、动态化、开放性和制度化的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50.
周赟 《求是学刊》2004,31(6):94-98
近年来对法制本土资源、民间法的研究已呈红火之势,然而,对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却仍然没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如民间法的构成、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关系以及民间法、国家法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解。本文拟从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力图对民间法研究中的这些基本论题,特别是后一问题作一些引玉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