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51.
苑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5):143-147
龙王庙对布雨神灵的表述方式,主要可分为雕塑与绘画两大部分。雕塑重在交代布雨神灵,而绘画则着意说明龙王及其辅助神的布雨过程。在民众观念中,龙王只是布雨行为的具体实施者,而决定权则掌握在玉皇大帝或老龙王的手中。随着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布雨龙王的辅助神也渐渐多了起来。在壁画中,雷公、电母、风伯和雨师等辅助神的布雨功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它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农业社会对雨水的渴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民主监督意识的逐渐养成。 相似文献
52.
许思悦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Z1):28-30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该地区文化历史的发展,使得磁器口信仰文化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宗教文化种类多样;第二,信仰文化与袍哥文化关系密切;第三,信仰文化与水,与龙信仰有一定关联.目前,磁器口地区的佛教比较兴盛,其中尤以宝轮寺香火最旺.除了宗教信仰,磁器口的民间神灵信仰也很发达. 相似文献
53.
本文根据近年来青藏高原新出土考古材料,结合文献记载对吐蕃时期原始巫术中的“天灵盖镇厌”习俗作了研究探讨。文章认为,在藏族原始巫术中,流行一种以人或动物头顶骨(俗称“天灵盖”)作为“厌胜巫术”的“灵物”使用的习俗,过去国内外学者曾从文献上找到过证据。新出土的考古资料以实物形态将这种巫术施行的场所、法器(埋藏品)、仪式程序等全面保存至今,实在是难得的珍贵资料,其学术价值和意义都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文章对考古新材料的基本情况、遗存性质与功能等作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一些新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54.
55.
土家族神灵崇拜与其独有的地理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交界山区中,较为集中地聚居于山水之间的平坝上。这里江水萦绕、山路崎岖、绿树茂盛、依山傍水,是典型的山地环境。所属山地民族,较早从事山地耕作,而后开始进行梯田式稻作,以耕作、捕鱼、狩猎为主。 相似文献
56.
吠陀奥义书中确立的婆罗门教的基础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吠陀奥义书是印度古代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教徒的圣典 ,在印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其中包含的婆罗门教思想的基础观念的主要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8.
莫幼政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13-16
壮族师公教有明显的多神崇拜特征。祖师神三元真君虽有被尊为至上神的倾向,但众多神灵仍处于游离和分散的状态,没有被纳入一个严密的神灵体系中,神与神之间显现出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壮族师公教众神平等的根源在于历史上壮族长期处于分散而居、部落林立、酋帅众多的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59.
通过民族的原生文化与异文化特质之比较研究发现,苗族童帽不仅具有保暖的实用功能和装饰的审美功能,而且在"天护地养"之神灵观念的指引下具有祈盼和教育的社会功能.苗族人通过对多种图案式样与象征符号的寓意,赋予人的生命内涵不仅具有"是否活着"的生物本能,而且还昭示着"怎么活着"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0.
春秋时期,随着神灵信仰的淡化,开始出现了吉凶由人的思想。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在用《周易》进行占筮的过程中,对卦爻辞和卦象作出带有明显道德色彩或自然主义的解说,使《周易》的宗教神学色彩不断弱化,哲理成分进一步增强。甚至有人脱离开卜筮,把《周易》当做道德说教或证明某种哲理的材料直接引用。春秋时期是《周易》由卜筮之书转变为哲理之书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