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218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17篇
人才学   7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01篇
理论方法论   330篇
综合类   2927篇
社会学   400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世纪转折时期,亚太地区大国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中国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确立了21世纪初对美、日、俄伙伴关系战略。这种关系,将有助于中国国家主权和安全、经济发展、国家统一、国际地位等方面战略利益的实现,因而是一种最佳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2.
范震威 《北方论丛》2000,(1):97-102
由“诗可以怨”推及到“许可以爱”,反映了诗歌心路历程中内心情感的波谲云诡之变。诗由最早的民歌肇始到向个人创作的演进,记录了诗的艺术创造的历史。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爱情诗,在20世纪多经磨难,直到最后的二十年,才进入它的勃发时代。在爱情诗 中记述的怨与爱的两种心灵体验的相互漫漫与纠缠,正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美的融合。 爱情诗是展现人性美与人情美中美与崇高的最佳文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3.
朝鲜半岛形势与东北亚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朝鲜半岛形势在曲折发展中总体上趋于缓和。在决定朝鲜半岛形势发展的两大基本力量中,美朝关系在先后经历了可疑地下核设施和朝鲜发射导弹所引起的危机后,从9月逐步趋于缓和。南北民间交往获得了很大发展,阳光政策获得一定成功,但南北官方接触进展不大。日本和俄国在半岛的影响有所加强,尤其是日本的军事扩张更使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的安全前景趋于复杂。四方会谈未获进展,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确立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4.
传统认识论美学仅注重“结果” ,并将“美是什么”的解释实体化、可见化 ,从而不能真正接触到“美” ;现代存在主义美学又将“美”作“可能性”和“不可见性”的解释 ,从而忽略了我们是凭借什么来把握“美” ,这样也就不可能将“美”的不可说性与“美的符号”的可说性阐释清楚。否定主义美学认为 :美是本体性否定的未完成 ;美是一种未占有的、未完成的、尚未成为“共在”的存在。对否定者而言 ,“未完成”是指否定结果尚未诞生时的一种情境、一种境态。在这种境态下 ,“美”是以一种孕育着的、还未视觉化的状态被否定者所想往、所追求、所体验着的。“未完成”在哲学意义上是一种有缺憾的状态 ,但在美学意义上却是一种让人沉醉的状态。对“本体性否定”而言 ,美学是源 ,哲学是流 ,美学内在于哲学并且是哲学的根。只有“本体性否定”意义上的“美” ,才能使我们每个人“成为真正个体”的审美冲动。“美”的特性在这里 ,“美的意义”也在这里。在“本体性否定”意义上 ,“美”不可说而“美的属性”可说 ;“美”作为存在的潜在具有“未占有性”和“混然性” ;“美”在“美的符号”前后 ,体现为本体性否定的“未完成”  相似文献   
155.
《雪国》是川端康成最为成功的作品,它标志着川端康成的创作已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川端康成的作品始终笼罩着一种感伤与非衰的情调,把悲与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川端康成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徒劳,他一方面追求人性的美,一方面又地其失云信心。  相似文献   
156.
论纪律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看纪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其纪律分别反映了社会制度不同的质,一种新的社会形式总比旧的社会形式的纪律增加了文明程度。纪律与自由是相对的,相辅相成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在一定意义上讲,纪律会产生美。秩序和规则一旦形成,将会产生和谐统一的美。  相似文献   
157.
析艺寻根     
艺术应具有真、善的精神内核 ,美是其精神物化的结果。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首先应是一个高尚的人 ,具有高尚的人格 ,人的品格就是其艺术的品格。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即艺术精神的内核  相似文献   
158.
在中国文化中,“位”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也是一个美学范畴。 作为一个形而上的哲学范畴,“位”最早出现于周易哲学中。“位”,字大量出现于《易传》之中,《彖》、《象》提出了爻位说。爻位说可概括分为当位说、应位说、中位说、趋时说、承乘说、往来说六类,它是《易传》的作者在总结爻辞的吉凶悔吝时提出的,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一爻处于一卦中的不同位置而表  相似文献   
159.
康德先验美学中的纯粹美与依存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艳山 《浙江学刊》2000,(3):95-100
纯粹美与依存美是康德美学中的一对矛盾,这是不争的事实,纯粹美与依存美有互相区别对立的一面,也有互相联系的一面,二者能共存于同一对象并且存在着共同的规定根据。本文在康德先验哲学的整体框架之下,从先验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阐释了纯粹美的存在形态,探讨了纯粹美与依存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0.
陶莉 《社科纵横》2000,(1):63-64
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作为全面、自由的精神活动 ,在现代生活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在古代 ,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是能否生存 ;在近代 ,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生活 ;而在现代 ,随着物质生存的紧迫性的缓和 ,人的精神生活则成为紧迫问题。因此 ,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活动逐渐受到重视 ,这并非全靠爱好艺术的领导、教育家、艺术家们的极力倡导等人为因素所致 ,而主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的必然结果 ,人们总习惯于局限在教育或艺术的范围内来探讨审美教育的地位、作用与功能 ,因而 ,能足以证明审美教育应当存在并受到重视的理由便不是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