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218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17篇
人才学   7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01篇
理论方法论   330篇
综合类   2927篇
社会学   400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81.
完美的网页作品,要求设计者不但要掌握与以往做平面设计不同的技术来制作动态网页,而且还要求设计者具有一定的动态思维设计理念,网页设计者以所处时代所能获取的技术和艺术经验为基础,依照设计目的和要求自觉地对网页的构成元素进行艺术规划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就必然要成为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表面上看,它不过是关于网页版式编排的技巧与方法,而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782.
尼采认为艺术是生命表现形式,艺术和审美使生活变为有价值,这是他从美学角度对人生和世界所做的解释和辩护.他的生命关学是用狄奥尼索斯学说解释生命存在的产物,视艺术为个体生命所能体验到的最真实的存在.尼采认为美是主体的生成,是权力意志的体现,体现了存在之思和生命之美,也是他对存在本质和意义的独特诠释.  相似文献   
783.
论社会美的产生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美根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社会斗争以及社会生活。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四个特性,即自享性、自主性、自觉性和自洽性,社会美可以相应地分为社会产品美、社会生产实践美、人性美以及社会交往美。  相似文献   
784.
本文在概述人类创美实践的启始历程之后,结合黎族从"树皮布"的制作,到纺织时代"广幅布"的生产,以及后世"盘斑布"、五彩的"黎单"、"花被"及"崖州龙被"的先后问世,论述黎族在实用与审美结合的创美实践中,所创造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85.
李红宇 《现代交际》2010,(6):148-148
语文课堂中,应加强情感教育,本文结合理论,运用经典范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观点,即美读、美教、美育。  相似文献   
786.
七月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最大的诗歌流派之一。他们奉行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理论,与时代、与现实紧密配合,作品全都表现出昂扬厚重的战斗风格。七月诗派主张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诗品和人品的一致,他们的作品充满着阳刚之气,表现出生命的力度和抗争的激情。七月诗人的这种硬汉子品格值得我们当代作家很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787.
“美在意象”论强调心灵创造性和精神价值,以“意象”为本体范畴,建构美的本体论和美感本体论。“意象”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中心范畴,不但关联人的生活世界,而且引领人走向更高精神境界,因为它关注的是世上一种神圣的、绝对的价值存在。正是这种信念和追求,使人生发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生发出对宇宙人生无限的爱。人文学科需要不断回顾历史并回归传统,“美在意象”论是从朱光潜、宗白华开创的北大美学传统“接着讲”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88.
语词意义的交集是跨文化思想共性研究的基石。宇宙自然和天地大美是美国哲学家爱默生的散文与中国道家经典《庄子》论美的焦点。爱默生的《论自然》把世界万物的构成之法界定为Beauty,并认为自然之美是宇宙的一种表达。《庄子》则表述为天地大美,与道家的核心范畴“道”紧密相关。在中国文化中,汉字“美”作为天地之象有其文字学基础,“美”的字形最初即象征预示吉凶的自然天象。文章通过词语溯源和文本的对比分析,辨析出汉字“美”的初始意义、《庄子》大美的深层意蕴与爱默生作品中Beauty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并通过梳理书中对大海、丛林、时序、季候、晨曦、荒野等自然事象的书写和体验,总结出两部典籍的作者从大自然中悟出博大、和谐、光明、超越的审美属性,使精神获得提升。《庄子》阐释蕴藏于自然事物中的道性,借助的是寓言故事;爱默生的自然意象书写,表达的是对自然中隐匿的精神之我,即“超灵”的体悟。充满诗意的形象化语言,成为中美哲人穿越性精神交会的媒介。  相似文献   
789.
《格萨尔》作为一部曲折表现藏族人民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英雄史诗,承载了藏族民间的信仰文化,藏族人的真、利、善、美、圣观念在其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因而使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的统一。也正是这种统一性,使得历史与现实的“真”和文学的“真”,通过以表现史诗主人公格萨尔金戈铁马一生所获得的现实的“利”与幻想的“利”的故事为载体,以善、美、圣为意义的支持而得以实现。文章从探讨存在于《格萨尔》中藏民族的真、利、善、美、圣观念及其相互支持、相互诠释、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关系入手,企图从整体上考察藏族文化何以形成被社会各阶层普遍认同的凝聚力,何以有延续千年而不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90.
现实美分为自然美与社会美。社会美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物质性的社会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创造的美。它表现为劳动成果之美、人物身心之美及生活环境之美。劳动成果之美包含满足实用的功利美与满足五觉愉快的形式美,人物的社会美包括外部的形体美、仪表美与内在的心灵美,生活环境之美包括硬件设施的形式美与软件建设的风气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科技手段的提高,人们的形体仪表、日用商品、生活环境不断向满足官能愉快的形式美方向发展。作为这一现代生活基本特征的理论揭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从国外转到国内,呈现出自身的逻辑行程和得失,值得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