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3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433篇
劳动科学   27篇
民族学   280篇
人才学   177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177篇
理论方法论   242篇
综合类   3359篇
社会学   623篇
统计学   3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399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603篇
  2007年   425篇
  2006年   364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331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呼啸山庄>带有浓烈的自然色彩.本文试从小说的背景环境、人物语言和故事情节三方面来加以阐述,从而揭示这种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的机智人物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智人物故事是民间故事中的特殊类型,是以一个机智人物为中心所形成的系列故事,有着不同于一般生活故事和民间笑话的审美特征。土家族机智人物故事有着流传空间相对稳定,主人公因地而异的特点,体现着平衡心理的重要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如何评价他笔下的人物 ,多年来研究者各持己见 ,争论不休。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人物时使用了不同的手法所造成的。本文主要分析了作者似褒实贬、名贬实褒的创作方法 ,通过对几个人物的分析 ,解读曹雪芹对自己笔下人物的真实评判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戈尔丁的代表作 ,《蝇王》是一部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深刻教育意义的作品。作者以逆传统的手法 ,把二战以后所形成的人类善性的变异 ,通过多层次 ,多方面 ,立体式的描写 ,表达了它的全过程。一群不足 1 2岁的孩子 ,在一个孤岛上的相互搏斗 ,暗示了我们 :孩子们天真的丧失、本性的变异 ,决不是孤立的。邪恶观念的作祟 ,是困惑 2 0世纪的难题 ,使整个世界很不太平。  相似文献   
15.
《蚀》三部曲构建了象征世界中命运女神与其他神及同神界安危相系的生命树的关系网络。文章从上海地域文化和语言切入 ,联系茅盾对中西神话、文学的比较研究 ,依次展开求证式解读。本系列为长幼命运女神定位 ,阐析了小说的内在结构与神话模式主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戏剧作品中体现的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阿尔比最成功的剧作成型于 2 0世纪 6 0年代 ,当时正值存在主义哲学风行美国。阿尔比的主要戏剧作品中对于萨特的重要的哲学思想如自欺、他人就是地狱、对西绪福斯神话的反抗做了不谋而合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善卷与武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善卷 ,作为一个与武陵有关的尧舜时代的传说人物 ,在古代的一些方志和诗文中都有所记载。但善卷是否真的曾在武陵隐居 ,以前并无人对之加以探究。从有关文献史料看 ,善卷是湖南武陵本土人物。善卷隐居江苏宜兴“善卷洞”的说法是没有多少根据的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有学者对戏剧进行了形式主义的研究,其方法论借鉴于叙述学。叙述学是通过对小说的分析而总结出来的文学理论。在分析戏剧的叙述形式时,直接套用叙述学的相关理论是不恰当的,其应用时需要经过一定的转换。在小说文体中,存在两类最重要的叙述者类型:第一人称叙述者和第三人称叙述者。其中,第三人称叙述者只存在于直接引语中,此时的全知叙述者沉默或者隐蔽,将叙述者的功能转让给了他(她)。同样的,在戏剧文体中,第二文本中的叙述者可以对应于小说中的全知叙述者。第二文本的叙述者作为戏剧故事之外的叙述者,叙述戏剧人物的外貌或心理状态等情况。在大部分戏剧文本中,第二文本中的叙述者是沉默的,而戏剧中的人物作为第三人称叙述者承担了叙述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神话人物在当代仍然是崇拜对象,姓氏、地名多可追溯到古代神话,民间传说中保留了一些“活态神话”,对民间习俗的解释也有神话的因素存在。但是,今天各地在竞相开发神话资源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滥用神话资源的不严肃做法,这对古代神话的传承有害无利。学者应和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利用当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传承和保护各地富有特色的神话资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机智故事与机智人物故事的比较 ,探讨出两者不仅名称相似 ,而且内容、形式相同。究其原因 ,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族民族之间交往密切 ;两者又同是故事家族中生活故事家庭里的同胞姊妹 ,都产生在阶级社会。两者的差异在系列与非系列 ,流传的广与窄 ,影响的大与小方面 ,是因故事内容的分散 ,集中 ,博采 ,加工多少不同造成。新中国的成立 ,宣告再产生这两种故事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不会过时 ,它们既可作为研究多学科的难得资料 ,丰富精神生活 ,获得艺术享受 ,又可学习劳动人民的斗争精神和阶级感情 ,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更好地为祖国“四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