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94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401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931篇
社会学   73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21.
北齐刘昼《刘子》一书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点。该书会通儒道,一方面以“恬心清”、谦下守柔为人生最高境界的美,另一方面又援儒入道,主张以儒家的“忠孝仁义”、“中和”之道节制“情欲”,走向道家的“恬心清”之美。它不仅在适性之美和适用之美方面发表过发人深思的意见,而且在审美的主客体辩证关系方面作出过深刻分析,是对刘勰等人相关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2.
《南都学坛》2015,(4):11-16
《焦氏易林》作为一部大致成书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初期的特殊文化典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中关于日、月、风、雨、社和山崇拜的内容向我们展现了汉代人复杂的灵信仰世界,使我们更细致、更深入地了解时人的精世界和知识系统,以及时人在这种精世界和知识系统影响下的日常生活行为。  相似文献   
123.
潘钦楠 《北京纪事》2015,(10):76-78
在澳际学校预科学习的日子,一晃就过去了6个多月,离毕业就剩两个月.好不容易习惯了身边的一切,却又要结束了. 第二学期开始接替Tim蒂姆教我们学术英语的是Victor维克多老师,自打进预科就听说他是学校外教老师的颜值担当,成为不少小姑娘的男.我们班女生花痴的原话是: "长着一张牲畜无害的小脸,他上课肯定完全认真听讲."  相似文献   
124.
民间文学中男性潜意识深处的女性意象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美人鱼、睡美人、白蛇精、狐狸精等典型形象入手,分析了中外民间文学中具有普遍性的男性潜意识———自卑又自大、爱恋又恐惧的种种白日梦式胡思乱想,并从话中探讨了其历史文化渊源。指出:男人潜意识深处的女性意象———作为原始大母之投影的阿尼玛,加上男权文化培育出来的男性虚荣心,形成了男性走不出的迷障和梦魇。  相似文献   
125.
肖练武 《理论界》2004,(2):135-136
《九歌》是祭的祭歌,构成了以“东皇太一”为主的多崇拜的序列。《九歌》中的祇是充分人性化的,不仅生动地描摹了自然的形态美,而且特别进行了细腻而微妙的心理描写。《九歌》既洋溢着古老的话色彩,又表现出诗人鲜明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6.
明一词最早大约出现于《庄子》。《庄子·天下》云“配明 ,醇天地 ,育万物 ,和天下”,明即天地造化的灵妙 ;《庄子·齐物论 )曰“劳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 ,谓之朝三”,明即精、精力、心 ;《荀子·解蔽》云“心者 ,形之君 ,而明之主也”,明即精、智慧。汉代杨雄认为心能测天地之明 ,心又是人的“精明之主”,所以明就是心。魏晋始提出以“明”为最高人格理想 ,标志着魏晋时代的人格理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直接影响到人物品藻和文学艺术的创造。《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引魏晋古籍中与明有关的概念有 3 0多种 ,诸如…  相似文献   
127.
孟子、荀子天人合一理论异同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到孟子得到了比较系统的阐发,荀子在“天人相分”的前提下寻求天人合一的途径,其天人关系仍属于天人合一的范畴。孟子、旬子的天人合一理论涉及到本体论、人性论、修养论等方面的内容,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其天人观的比较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其思想的内在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28.
荀子强调“化性起伪”,但并未否定人之命来自于天,也没有否定的存在与有意志之天的存在;荀子一方面论述了“天人之分”,天与人各有自己的特殊规律性,另一方面又阐述了主要以“礼”、“诚”来沟通天与人,也就是“天人之合”。荀子思想最终指向仍是“一”———“群居和一”之道。  相似文献   
129.
“天人合一”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从整体把握宇宙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相通相和的精境界,为古代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成熟的宇宙意识和诗意的人生理想。顾恺之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的“以形写”说是从“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出发,将“形”与“”的范畴加以综合,以人、自然、灵三者的融合为表征,体合宇宙精,达到“通天人之际”人以合的精境界,从而实现画家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30.
论宗教哲学的进化论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近现代西方宗教哲学的机械论范式带来的理论困境,提出了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范式的新的宗教哲学的发展方向。这一新的解释模式首先需要对进化论本身加以正确的理解,同时需要从进化论的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视角,用中西宗教文化比较的材料,对“”的观念和祖先崇拜的起源,以及宗教仪式和宗教语言的性质等宗教哲学的基本问题,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