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9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2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599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传说的孕育和出胎是要有生活机遇的,其建构的过程往往伴随其他民俗活动。传说的反复演述,不断坚固着村民的信仰和禁忌。作为村落记忆的传说,是村落的口述史,为村落成员的自我认同提供了基础,满足了村落认同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2.
《白鹿原》中“孝悌情愫”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笔者拟从孝的宗教化、"孝"中的性禁忌与乱伦禁忌、"孝子贤孙"的失落、"孝"的维护与重拾等四方面对小说<白鹿原>中的"孝悌情愫"进行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993.
苏童,作为当代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创作中有许多独特的魅力,其中对意象的潜心营造便是一个极致的闪光点.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在具体文本中,展示苏童对怀乡、死亡、孤独这三大人类文学母题的意象演绎"逃亡的还乡者","红色"的张扬,"魔幻式"的孤独意蕴;二.通过阐述苏童对"画面式"意象营造的执著,以及他所处的文学背景等方面分析其艺术创作选择的内在意义及其意象小说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94.
冤死天怒是个体生命遭遇不平引发自然界灾异和怪异事件的文学叙事.该母题也是印度古老的民俗崇拜,其渗透到佛经故事中,又通过佛经传译与中土旧有习俗母题相结合,在中土扎根,社会心理反响强烈.公案题材的戏曲小说形成了恒久的表现套路,明显看出母题潜在的叙事支配功能.  相似文献   
995.
论《白鹿原》的家族母题叙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桂林 《河北学刊》2001,21(2):58-62
《白鹿原》的出版对 20世纪中国家族母题小说的创作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这种意义在于,一方面它承续了“五四”以来家族母题小说的叛逆与教赎的深度模式;另一方面,它揭示了中国家族制度在崩溃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而独特的现象:家族权力与国家权力的分流与抗衡.  相似文献   
996.
本文针对<辽宁省民间文学集成·县、区资料本>[1]中部分狐妻型故事进行了民俗文化方面的研究,发现并解读了其中的"人触犯禁忌"母题,在其中各个要素的( )分析中探索了此母题在信仰意义上的文化原型、它与原始风俗的紧密联系及它深厚的民俗( )内函,并点明了母题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7.
"Motif"一词,用作研究民间故事之术语时,指故事中最小之完整叙事单元,胡适将之音译为"母题".本文讨论中国文学之表意特性及母题之易被误解为"主题",而改以"情节单元"作为对应.  相似文献   
998.
文章以土家族文学的"灵物母题"为对象,以叙事学方法为主要的理论方法,融合神话学和文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叙事解读.作者把"灵物母题"分为有着历史延续关系的三个亚型水杉救世型、马桑受罚型、图腾隐寓型,其特征的文化本质是土家族人与灵物关于生命同质的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深层对话.具体内涵为虔敬自然的主观回应;深刻理解自然的顿悟与达观;反省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强化人类生命而疏离自然生命所导致的双重生命悲剧,既是自然生命被摧残的悲剧,也是人类生命作为暂时的胜利者而正面临的无法超越的生命悲剧.  相似文献   
999.
1000.
在史前文明中,人们从太阳观测中得出亚形观念以及亚形由对大地之形的描述上升到精神性形式母题的过程,透视出古代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思维模式.而亚形和古代礼制、亚形变迁与中国古代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也正是这种宇宙观念和思维模式发展的具体体现,其中蕴涵着中华文明的独特品格.亚形在不同文化中的变异,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探索各文化之间联系的可能性线索.而亚形最终堙没在东方文明里,却成为西方文明的神性象征,从中可以总结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