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62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05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丽博士经过长期研究,于2012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科学主义在中国》,引起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72.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兴起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与它们的形态、位置的更动,是自中世纪末至当代的西方思想发展贯穿始终的基始性矛盾。文艺复兴是西方社会现代进程的萌生期,启蒙运动则是现代进程的正式启动。科学从中世纪神学束缚中挣脱出来获得发展的历史情状,在哲学上产生了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启蒙运动带来了法国大革命。人的解放不仅是启蒙运动制造的大叙事,而且是真实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相伴而生、相互为用、共同抗争的两股思潮。因了人的发现,而加速了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使人得到解放,升华了人的伟大。两者都以理性为灵魂。而黑格尔的思辨大叙事,其实正是以哲学的形式对于理性的肯定,是理性能够达到的高度之体现,是理性主宰世界的标志。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联合作战、相伴长大的阶段中,它们不同的思维方式、情感取向、价值观就已经显示了殊异,产生了矛盾,并且已经被启蒙主义思想家发现了。人文主义也有其走向反面的因素,这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表现出来了。这就是人的发现与重视现世生活的观念造成了生活的放纵与极端的个人主义。当普遍理性在欧洲随着拿破仑的军队的推进而获得胜利时,它也产生了自己的否定因素:"民族"这个概念日益抬头。"民族"是重视自我特殊性、重视传统的,而传统中是有着信仰的、非理性的成分的。这样,它就与普遍理性、绝对理念相对立了。对理性的否定因素,更重要的还在于所谓"理性社会"本身之并不理性。这样,那个高悬的、人的存在都需要它来证明的"理性",就难以再被接受。对"我思故我在"命题的批判与纠正,成为西方哲学的一个新的起点。理性的中心地位与升华了的人,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彼此斗争及各自自身的调整中,均遭瓦解。于是,一个反向的运动又在萌动发展了。虽然可以以19世纪中叶为界,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思想划分为两个阶段,但它们之间的一贯性还是相当显著的。如果用一句话来对之加以概括,即这是科学理性与人文主义从联合作战、相伴长大到差异增大、矛盾显现、相互调节,再到各自取得其新的形态,获得新的位置的过程。这一过程在21世纪还会继续展开下去。20世纪西方文论对于文学运动缺少综合的、整体的把握,局部性强,宏观气局与整体性不足,史感缺乏,形式分析、阅读理论与作品存在论多,而文学史理论与创作论少、文体论软弱。因而,建立一个融中西思想文化之长、兼具哲学性与文学的特殊性的新的文学理论,乃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73.
尽管"两种文化"冲突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但在中西语境下却有着不同的意义特征。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是因为"科学主义"的崛起,而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主义";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是一种对等意义上的冲突,而中国尚缺乏这种平等对话的基础;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形成了两类明显对立的身份群体,而在中国似乎并没有出现;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是因为科学明显高于人文,而在中国仍是人文具有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74.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地方性知识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界在对“地方性知识”的认识上,始终贯穿着普遍主义(科学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研究价值取向。普遍主义主张人类学的研究宗旨在于发现人类文化的共同结构或普遍的规律;“相对主义”则认为,各种文化之间充满着差异,没有一个可以统一的价值标准,并进而认为关注文化的差异性、促进相互理解与宽容才是文化人类学真正的任务所在。本文从地方性知识的特性、建构以及对科学主义下地方性知识的反思等方面,试图揭示学术界对地方性知识研究取向之争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75.
经济人抽象的根据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所产生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条件,因而是历史的、具体的.由此,对于经济人抽象的形式理性主义认识方法也就造成了经济人抽象的局限性其一,经济人抽象缺乏现实人的基础,在分析和考查现实人经济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经济理论已经开始动摇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的地位;其二,经济人抽象经过新古典经济学的形式化和数学化,泛化为经济分析的一般工具,但这只是经济学范围的扩大而不是本质的进步.  相似文献   
76.
77.
作为20世纪初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美术革命"以批判旧艺术和输入西方绘画写实精神为主要内容,通过价值重构的方式,推动了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由于其发起者是新文化的思想家,使得它更兼具了学术思想和社会变革方面的多种意义。它对于旧艺术的批判不仅是针对美术领域的批评,而且体现出一种总体上文化变革的诉求;对于写实主义的提倡也不只是立足于绘画技法本身,更是将其作为社会、政治变革的一个有效工具。由于受科学主义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简化和夸大了写实主义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忽视了对西方现代艺术和现代科学的认知与理解。  相似文献   
78.
反科学思潮作为对科学主义的反思,是当代西方流行的一种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人类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生态运动、人文主义的反思、科学内部三个方面分析了反科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观点,并联系中国的具体情况阐明了我们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79.
中国当代人文精神是对现今社会人文精神发展现状的真实反映。人文精神作为人类精神的外在表现,其实质就是发展中人的自我认定和主体价值性。作为哲学思潮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者在内涵上对人文精神的发展产生了指引作用,其现代化发展路径更是在实质思想层面与中国当今人文精神的构建原则具有极强的关联性。自觉运用两种主义的现代化路径建构中国人文精神原则,会促使中国社会发展进入理性阶段,切实引导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80.
自"失语症"提出以来,"失语"现象不仅没能得以缓解,而且还进一步恶化了下去,不仅从文学领域蔓延到了艺术领域,而且还从艺术"话语"领域侵入至美学"精神"领域,成为一种文化病态。从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名著的影视改编可以看到,中国固有的美学精神如"神韵"、"意境"、"飞白"等在新版影视作品中丧失殆尽,并有被"洋灵魂"完全取代的危险。这一"失语"是视觉主义、媚俗主义和唯科学主义三者共谋的结果。因此,解决中国影视美学失语问题必须立足中国美学,适当远离视觉主义、媚俗主义和唯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