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3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34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45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对现代化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在生态文明领域的高度自觉。这是世界现代化的中国式表达。“现实的人”在实践的基础上确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原则,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的转变。为此,需要坚持自然理性与人文理性、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的统一,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52.
新时代共同体思想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世界向何处去的两大时代课题,内在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自然生命共同体等复合型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统筹两个大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真正共同体思想、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分别从客观前提、价值旨归、精神根基三个不同维度演绎了新时代共同体思想形成的逻辑理路。新时代共同体内在包含了“四个共同”的科学内涵,即在思想理念上,主张求同存异的共同理念;在主体关系上,倡导相互依存的共同思维;在目标旨归上,坚持天下大同的共同追求;在实践遵循上,贯彻合作共赢的共同行为准则。新时代共同体思想不仅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与活力,还为建设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新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53.
文章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4.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它包括对领导力量、现实依据、根本途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正确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汲取深刻教训、总结丰富经验,不懈探索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反映着中国共产党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55.
和谐消费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扩大国内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和必然要求.从经济学、政治学、传统哲学、行为心理学等多个层面和角度分析和谐消费的思想渊源,初步探索和谐消费的科学内涵,并指出未来有待深化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6.
个体主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个体主体理论的形成经历了萌芽、初创和成熟等几个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个体主体理论具有极为丰富的科学内涵,是一个涉及个体主体的形成过程、生存样态、发展趋势、精神实质等内容的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7.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目前,学界对这一概念尚未形成共识,具有较大解释空间。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扬弃与超越,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选择与发展,也是对中华古代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人类文明新形态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继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发展历程,也是对“两个大局”时代要求的有力回应。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及其观念创新,既实现了对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根本性突破,也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弊端的整体性超越。  相似文献   
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具有巨大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5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当代中国文化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一个核心和关键命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必须予以仔细厘清;细致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基本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系统考察,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是与中国问题相契合,基础是与中国实际相符合,实质是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根本是与中国人民共命运,关键是与中国经验相提升,最终是与中国文化相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主要指环境约束中国化,主体状态中国化,主题内容中国化,实践经验中国化,理论创新中国化,文化精神中国化。  相似文献   
6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以及中国现代化实践共同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制度的三重实践底蕴.要科学揭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必须科学揭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结构、根本制度、具体制度及其科学内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制度的精神实质在于通过制度创新,在降低经济与社会运行成本的基础上为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