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17篇 |
丛书文集 | 30篇 |
理论方法论 | 2篇 |
综合类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阿布德哈米提.欧尔尼克拜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哈文版)》2011,(2):69-72
论文阐述了对《突厥语太词典》内所出现歌谣的结构、内容、艺术,语言特征等几个方面研究的意义,并将〈突厥语大词典〉中歌谣与哈萨克族民间诗歌之间的异同点进行类比分析 相似文献
42.
43.
44.
文献中的契丹西楼一词实际上应来源或借鉴于古突厥语,义为冬季草场或冬窝子,不包含任何表示方位的意义。《辽史》等文献记载的有关契丹四楼实际为宋人附会所得,而宋人所谓的北楼应为辽代怀州。 相似文献
45.
彼德·茨默(Peter Zieme)教授简介:德国人,1942年生于柏林,1960年入洪堡大学学习伊朗和突厥学,1965年为德国科学院东方所研究生,1969年获洪堡大学博士学位.此后,为东德科学院历史与考古中央研究所研究人员.自1993年起为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任所长(2007年退休).同时,兼任柏林自由大学突厥学研究所讲座教授、巴伐利亚科学院通讯院士、土耳其突厥语言协会荣誉院士、匈牙利科学院荣誉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内陆欧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相似文献
46.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哈文版)》2014,(4):46-51
本文主要探讨古代突厥语碑铭文献语言的辅音在现代哈萨克语中的演变特点,并对碑铭文献语言词汇与现代哈萨克语语音变化的词汇进行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47.
曹利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182-188
通过吐鲁番出土文书所反映的6-8世纪汉语突厥语对音词的对音分析,发现吐鲁番所代表的西北方音在声母方面有三个显著特点:轻重唇音的彻底分化、"晓""匣"二母由舌根音向喉音的转变、"日"母音值由■到[r]的转变,这些比汉语史通常认定的时间早约2个世纪。这对汉语史进一步研究有积极意义,也提供了详实例证。 相似文献
48.
49.
50.
察合台文是突厥语诸民族和突厥化的蒙古人使用的一种以阿拉伯文字为基础的音紊型拼音文字,14—20世纪通行于我国新疆和中亚以及印度北部地区。文章在介绍察合台维吾尔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其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