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0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465篇
劳动科学   101篇
民族学   169篇
人才学   64篇
人口学   220篇
丛书文集   1067篇
理论方法论   292篇
综合类   2042篇
社会学   420篇
统计学   24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为微观理论基础,论证了供给在供需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提出"供给自动创造自身等量需求"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只有新供给才能持续创造增量的需求,并分析了新供给形成的环境、条件和要素,从而构成"培育新供给、新动能"的政策理论基础。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以"新供给经济周期"为宏观基础,从供给角度把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划分为新供给形成、供给扩张、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四个阶段,揭示了"供给创造需求能力的变化"是形成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力量,指出"供给结构老化"是当前中国经济连续下行的根本原因,从而形成"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的理论基础。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从二维的生产要素理论扩展到三维的"五大财富源泉"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从供给侧划分的31种增长模式,揭示了经济增长的供给扩张原理,并提出了一些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理性主张,进而探讨了解除行政性供给约束所能获得的短期增长空间,以及放松五大要素供给抑制所能带来的长期经济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62.
阿马蒂亚·森摆脱贫困研究的传统供求模式,基于实证研究,提出了关于贫困的权利理论,指出贫困并不仅仅指收入不足,而是权利的失败所导致的。森在《贫困与饥荒》中使用权利方法对饥饿和贫困问题进行研究。但是,权利方法依然是经济领域内的考察。森进一步提出"以自由看待发展"的伦理发展观,从人们实际享有的自由出发,以"可行能力"作为衡量人类发展综合性评价标准,关注底层人民的利益。森的贫困理论开启了对贫困问题研究的多维视角,对于解决中国贫困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3.
既有关于贫困治理的研究或从某一视角出发,或是针对一般性的贫困问题。 通过对典型的整体性深度贫困地区西藏自治区的实地调研,文章认为深度贫困不同于一般性贫困,是个体贫困与社区贫困交织、外在贫困和内在贫困扭结的多维贫困综合体,构建了深度贫困治理的四维图式,分析了深度贫困在两个维度上四种具体表现类型,指出治理深度贫困的有效策略是在整合型贫困治理框架之下发展集体合作经营。  相似文献   
64.
农民合作社的反脆弱性及其贫困治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经济载体,其反脆弱性在农村贫困治理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联结农民个体、聚拢闲散资源方面,农民合作社是重要抓手:一方面,通过把单个的农民集合起来,增加农民群体共同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提高农民群体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抗逆力;另一方面,农民合作社发挥实体平台作用,将农村较为优良的资源聚集起来,发挥资源整合效应,提高农村优质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农产品的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文章剖析农民合作社社员在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反脆弱性,探讨农民合作社在整合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资源方面的反脆弱性发展,进而论述在农村反贫困战略中,农民合作社的贫困治理能力。 农民合作社的反脆弱性,为其参与贫困治理提供了可能性,其反脆弱性发展为农村贫困治理增加了可及性,农民合作社的贫困治理能力日趋提高。  相似文献   
65.
1986年,党建扶贫作为中国扶贫开发国家行动起步的标志,同步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经过30年的演进,形成当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国家战略的核心引擎。从学理上看,以党建促脱贫所包含的将贫困治理、社会治理整合一体的发挥制度优势相嵌合,为政治社会学研究社会内聚和国家权威整合及一致性的当代主题转向,形成本土建树,提供了最为前沿的鲜活案例。  相似文献   
66.
王晓霞 《中国扶贫》2016,(20):70-71
"上帝关上了一道门,必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对人均耕地不足二分、多数村民生活在陡坡上的山西长治市壶关县大河村来说,青山绿水正在变成金山银山.通过近30年的自力更生,这个有名的穷山村正在2016年摆脱贫困.在村党支书王文周带领下,村民齐心协力发展旅游,旅游业成为他们改变命运的"另一扇窗".  相似文献   
67.
丛晓男  刘治彦 《城市》2014,(11):30-33
正一、引言经济转型升级是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前沿性命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源的低效投入、资本驱动和劳动力的低成本,属于典型的外延发展模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各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国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出的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中,调整产业结构赫然在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加  相似文献   
68.
收入流动是衡量收入分配的重要动态指标,绝对收入流动在反映收入分布变化的同时还包含了经济增长及收入序位的变化。本文利用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固定观察点1995年至2013年的调查数据,对农村人均纯收入及四项结构性收入的流动性进行了测度和分解。结果显示,各收入流动性分解后占比最大的均为交换流动性,而此类收入序位的变化是基尼系数所难以捕捉的,故而单纯以基尼系数为参考可能会对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产生高估;除财产收入和补贴收入之外,各收入流动性均以下降为主,农村劳动力质量趋同背景下,工资收入的流动性下降幅度最大,加强教育及职业培训是提高农村收入流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9.
本文通过对"结构性心理压迫"的理论建构,着重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个体心理情感,分析教师个体心理情感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给出舒解教师个体所承受的"结构性心理压迫"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70.
《社会福利》2012,(8):2+65-66
慈善惠民的先行者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患病群体,也是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为使贫困精神病人有病可医,河南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以"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为已任,创新慈善理念,转变服务方式,通过设立慈善救助项目,义务救治"三无"精神病患者,与爱心企业签订"集善援助"项目、设立爱心基金,探索出"四位一体"的慈善救助新模式,开创了省内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