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73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个和谐校园建设的第一要务,明确"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建设核心理念,明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校园建设基本要求,明确统筹兼顾的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2.
市场社会主义作为当代国外社会的一股重要思潮,是一些西方左翼学者试图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以达到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理论。市场社会主义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在发展道路上,它排除苏联模式和资本主义的干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发展思路上,它提倡投资的社会控制以促进区域的统筹发展;在发展方式上,它拒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的价值取向上,平等主义的价值目标闪烁着以人为本的荣光。由此,进一步佐证了科学发展观的正确论断。  相似文献   
103.
论现代立法中利益整合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现代立法中,法律是利益衡量的产物。立法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利益整合。利益整合的原则是立法的利益整合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规范,也是进行利益合理协调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在利益整合过程中应当遵循人权保障原则、统筹兼顾原则及效益最大化原则。  相似文献   
104.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决定了:第一,必须高度重视统筹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特殊重要性,坚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二,牢固树立统筹兼顾的思想,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第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统筹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5.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折射的是我们党逐渐形成了符合执政规律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平正义的理念;统筹兼顾的理念;共建共享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指出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六个方面”的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08.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话确定统筹兼顾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法。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新阶段,统筹兼顾理论与非均衡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方法理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兼顾的新理论,进而提炼出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9.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运用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指导思想,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方法上运用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10.
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以国家与政府为代表的决策主体、以学校与教师为代表的实施主体和以学生与家长为代表的接受主体,每一主体都对基础教育抱持着各自不同的期盼,单从任一主体的期盼出发发展教育都存在着不合理性。基础教育只有充分尊重和考虑多元主体的需求,统筹兼顾多元主体的期盼,平衡多元主体之间的需求,才能稳步有效地推进和实施,最终实现最大限度的合理发展。而要实现多元主体期盼的统筹兼顾,则需通过多元主体确立和合共生的思维方式,开展民主协商的对话,合理利用公权力等多种途径,在多元主体之间达成某种重叠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