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8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信息技术创新而又符合时代需求的网络传播媒介,形成了一股加速医疗环境良性演化进程的力量,也具体而微地改变着当代医学生的思维模式、人际交往以及行为习惯,给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探讨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衍变与现实诉求,并提出教育对策,以促进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2.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法制建设工作变得越来越紧迫和重要。因此它要求法理学的研究应 该更多地关注社会实践,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形,新问题进行探讨,以加速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尝试提 出了一个情境比较论的研究进路,并从几个方面展开剖析+首先对情境比较论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以及在 法理学上所具有的开拓性意义进行了论述。然后以网络媒介为例$用情境比较论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介绍 了情境比较论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媒介做了一个法律上的构建。  相似文献   
73.
《领导决策信息》2013,(22):16-17
树立形象、化危为机,需要领导干部认真倾听网络民意,善用网络媒介。对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领导干部不应反感排斥、拒之千里,而要主动融入其中、因势利导,这应是各级干部起码的政治敏感和媒体素质。  相似文献   
7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分为网络媒介载体、网络文化载体、网络管理载体和网络活动载体四种主要类型,具有客观性、中介性、承载性、发展性等基本特征。在网络空间中,积极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发展,要注重载体的融合创新、载体的意义赋予和载体选择的针对性。在网络媒介载体方面,既要加强载体内部的融合互通,又要促进新兴网络载体与传统载体的融合互通;在网络文化载体方面,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传导的价值观念融入网络文化产品之中,并通过各种方式丰富网络文化活动;在网络管理载体方面,要切实提高管理者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能力,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融入管理目标之中,把柔性管理和硬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好网络管理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网络活动载体方面,要增强开展网络活动的自觉意识,丰富网络活动的具体形式,提高网络活动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75.
以“00后”一代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媒介接触行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样本数据,构建社会化和媒介接触相关指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网络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进一步地,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这一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网络媒介有助于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水平。网络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理解能力、健康状况、生活自理和语言表达四个方面,而对于留守儿童的智力和待人接物水平并没有显著影响。学习和社交偏好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娱乐偏好并不能显著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水平。社会信任在网络媒介接触过程中呈现部分中介效应,对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6.
大学生作为网民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是网络平台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的网络非理性行为对大学生群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整个社会稳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要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文化建设的范畴,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树立大学生选择和使用网络媒介的自我教育意识,发挥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7.
网络媒介在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有利于人的理性思维的发展。网络媒介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方式方面优于传统媒体。网络不仅没有使人变成懒于思索的"平面人",反而更有利于培养勤于思索、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兴起,网络媒介的传播种类越来越多,公民获取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广,并且逐渐形成了公民新闻的传播路径,公民通过网络获取新闻越来越便捷,同时参与新闻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文章主要探讨与分析网络媒介生态视角下公民新闻传播特征以及价值,为公民新闻的传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互联网的发展拓展了用户对网络媒介接触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更为巨大.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网络媒介接触行为有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本文选取重庆具有代表性的两所高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具体分析女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媒介接触特点和网络媒介依赖背后的心理焦虑原因.  相似文献   
80.
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新平台的出现,社会大众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平台表达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盼。一方面网络舆情对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预警、政策制定、权力运行、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等方面具有正向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舆情在网络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监督越位等方面对社会公平正义有负面的影响。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大的网络监督、媒介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对社会公平的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