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7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6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26篇
人才学   69篇
丛书文集   2296篇
理论方法论   233篇
综合类   4429篇
社会学   271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417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534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根据翻译美学的原理,从美学视角分析霍克思的《红楼梦》英译本,探索译者如何在文学翻译中再现原文的艺术美,即文学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相似文献   
232.
论曹雪芹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美学理想的体现,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在于一个"真"字。这里的"真",包含有三层意义:首先是指生活原型之真,亦指作者的生活经验之真;其次,是人物形象之真与艺术效果之真;复次,表现为作者主观的情真意切,而并不以摹写的酷似逼真为至高的境界与终极目的。正是"真"字文章,打破了18世纪普遍存在于西方文艺界机械反映论的框框,也造成了《红楼梦》对以往中国古典小说的超越,从而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与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233.
作为转型期的代表人物,尼采把"生命美学"发挥到了极致。其"生命美学"的思想表现在:以"梦"和"醉"的审美状态拯救生命,以"人"本位的艺术再现生命和以"超人"的审美理想扩张生命。尼采的生命美学思想充分表现了他对人之欲望的尊重,对人之能力的重视,其思想因其"生命"的内涵有着更加强悍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34.
审美越是自律纯粹,人的诸机能越是能协调运转,批判哲学体系完善的效果越是明显,康德美学越是自律,其他律意味越是浓重,因此,康德美学的自律与他律水乳交融。另外,康德的美学论证采用双双对举的方式,优美之外有崇高,纯粹美之外有依存美,但其价值准针已向崇高和依存美倾斜,康德在重视自律性美学之余,还给他律性美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康德美学自律与他律兼备的二重性格,实源于康德对人坚持的两重性之独特观念,人既是感性、有限的,又是理性、无限的,人就是一种同时拥有自律性与他律性的存在。在日常生活审美化和身体美学的叙述中,人们往往只看到康德美学的自律性格,并以自律性覆盖整个康德美学,使康德成为他律性美学的敌人,它们对康德美学过时的责难就是不得要领的。  相似文献   
235.
基于中国的传统艺术理论基础之上,邓以蛰充分汲取了西方美学理论尤其是黑格尔的艺术美学思想来观照中国的传统艺术,从而在艺术本质观、艺术方法论上实现了中国现代艺术理论的超越并且建构了富有本土话语特色的艺术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36.
舒斯特曼的美学强烈地表现出一种沟壑相通的“桥梁”意向。他认为,作为层级社会的“恶性分隔”都是可以消除的,如艺术与生活、审美与实践、高级艺术与通俗艺术、分析哲学与大陆哲学、解构主义与有机统一论等等。舒斯特曼的美学对于新世纪的意义,不仅使一度沉寂的杜威美学得以雄风重振,更通过对资本主义商品化消费社会的批判使得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可能在冷战后一个新的美学平台上重新对话:如艺术的“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以及相关的艺术“自律”等问题。同时,他也通过对通俗文化(拉普)审美合法性的辩护,批判少数上层精英以“高级艺术”及“为艺术而艺术”名义对艺术的垄断,坚持艺术的社会批判改造作用。然而,在他的这种桥梁作用中也带有后现代以反“二元对立”消解边界的偏颇。  相似文献   
237.
新实践美学根据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艺术观把电影视为一种艺术生产。电影艺术是以现代工业技术为基础,以导演或制片人为中心的摄制组通力合作的综合性艺术生产。其中电影演员的表演是电影影片的重要方面。电影影片是演员在特定的虚拟性时间和空间中表演的现场动态影像记录,并经过了语言、音乐、色彩、画面的综合处理,从而创造了社会生活的逼真表现的场景。电影艺术的表演具有不同于其他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动态影像性、生活逼真性、艺术典型化。  相似文献   
238.
梁艳萍  聂运伟 《云梦学刊》2001,22(2):107-110
"创造美学"是蒋孔阳先生建构的美学思想体系和美学学派.蒋孔阳美学体系所以卓然自成一家,就在于它的对于美与实践、美与创造、美与艺术和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独到的阐述和极具建树的概括,及其包容性、创造性、开放性的特点.蒋孔阳创造性地把"实践美学"推进、发展、延伸到"创造美学",拓展、丰富了"创造"概念在美学中的内涵,是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历史进程、研究现状、未来发展的思考性总结,也是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39.
从误读"充实之谓美"到美育的理论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  喻琼 《江汉论坛》2005,(7):103-105
先秦儒家的美学经典,从来不以"美"为论美术语.<孟子>"充实之谓美"也不是"儒家美学的代表言论".忽视这个事实,必然阉割先秦儒家美育思想,造成美学研究的混乱.有鉴于此,本文从<孟子>使用"美"的习惯,"充实之谓美"的语境,注家对"六善"的考证,儒家主要美学经典的主要术语,"美"善"的语源学及其关系,以及学术常识等众多维度,考辨、剖析了"充实之谓美"的旨趣,否定了把"充实之谓美"作为"德育包括美育"理论基石的谬误.  相似文献   
240.
苏荟敏 《兰州学刊》2007,(3):175-177
美学的跨文化研究的提出本身就是当代语境中的一种跨文化现象.只有在跨文化的当代性视野之中,才能理清美学的跨文化研究的理论前提、研究路向与学术理想.全球化及其文化自觉构成了跨文化的当代语境,也构成了美学的跨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前提.美学对自身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文化自觉及其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互动认知是美学的跨文化研究的基本路向.在此路向中,美学的跨文化研究把探寻一种多元普遍的审美共识确立为自己的学术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