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5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6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23篇
人才学   59篇
丛书文集   2242篇
理论方法论   230篇
综合类   4398篇
社会学   269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417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404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审美人类学"既有意识地不同于"文学人类学",也有意识地不同于"艺术人类学",因为"人类学美学"的重心是在美学上,"审美人类学"重心落在人类学上。审美人类学从具体的审美现象提升到美学的层面,这中间有好几个层次的跳跃。最早还是为了广西师大的学科建设,来做审美人类学的,可以说是从边疆、从边缘起步。这段时间回顾了自己的学术发展,感到"审美幻想理论"对于说明中国经验是一个有效的理论,我想结合审美人类学的研究来进一步阐释它,在理论上进一步发展它。  相似文献   
992.
993.
语体交叉渗透的语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 ,各类语体在语言的运用上都有自己的特点系列 ,形成语体规范。但在语用实践中 ,由于语境因素的影响 ,也存在着不同的语体要素、语体手段间的“交流”和“借用” ,形成了语体的交叉渗透。语体的交叉渗透现象 ,与人们的语言效率意识、语言审美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语体的交叉渗透 ,能产生特定的修辞效应和美感效应 ,创造出丰富的言语表达的新形式 ,具有明确的语用价值。本文主要从语言表现价值、语言美学价值、语言创新价值三个方面来论述语体交叉渗透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老子守中论和涤除论的审美内涵和意义值得探讨。老子提出了其独特的语言观 ,倡导“大音希声”的本体论语言观。守中论的理性基础最终还是落实在了审美主体博大空灵、容纳无限的“涤除”胸襟。老子通过审美守中论、涤除论 ,揭示了审美活动的特殊性及必然性规律  相似文献   
995.
《赵氏孤儿》是一部震古铄今的历史悲剧,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少有的被译为外文的作品。本文认为:这部作品其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反响,魅力主要来自正义与邪恶作殊死搏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在作品中主要表现在悲剧气氛的渲染,和对义烈精神的褒扬。  相似文献   
996.
象征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类的思维活动和情感生活。作为一种诗美艺术的表现手段,象征具有不可多得的美学特征:主客体高度统一;以一寓多,以有限寓无限;立体化、感觉化,开放式地把握和表现事物及人类的思想情感。本文在探讨象征的美学意义,分析国内外关于象征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象征与其他艺术手法的相近之处,为诗歌的表现手法拓开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97.
阿垅是“七月派”杰出的代表诗人,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贡献的优秀的诗歌美学家。他对现代诗学的研究和探讨,涉猎宽广,独具匠心,深刻有力。诸如内容与形式、灵感、想象、意境、风格、节奏、形象、语言等等,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他对现代诗歌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探讨阿垅的诗歌美学,对发展我国现代诗学,繁荣中国新诗创作,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现代西方美学基本上沿着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个根本思潮的方向分别得到发展 ,从而构成了美学现代化的格局。本文探讨了科学主义对美学的科学化建设 ,美学与科学主义的关联性主要在三个方向得到展开 :美感的心理学基础的实验化探索 ;美的语言学意义的语用化分析 ;审美经验还原为日常经验的自然化追求。  相似文献   
999.
sense 《女性大世界》2004,(12):162-163
奥迪A6 1.8T豪华舒适型2004款,别克GL8 CT3 舒适型 商用车,法国标致607欧Ⅲ3.0,别克君威 君威Regal GS3.0。  相似文献   
1000.
“中和”观 ,以中国儒家所倡导的“中庸”观为理论基础 ,为儒释道三家理论之精髓 ,历来被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范畴和哲学思想作大量研究。本文则主要从诗 (包括词曲赋 )、绘画、书法、建筑等古典艺术领域寻找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分析“中和”观的美学运用 ,探讨其美学价值。并试图运用现代美学之分析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方法 ,浅论“中和”何以成为古典艺术美之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