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3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自1999年穆雷对女翻译家金圣华教授进行访谈并将性别引入翻译研究以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之路历经十余年.在过去的十余年中,中国学者对女性主义翻译的研究从最初介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著作开始,到后来研究女性主义译本和译者,再到后来将女性主义翻译与其他理论相结合,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经历了理论介绍、实践研究和跨领域研究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2.
邵洵美是我国20世纪初期重要的翻译家,但长期以来一直为翻译史研究所忽视。邵洵美对中国翻译事业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所翻译的译作数量上,更体现在他对翻译事业和中西文化交流事业的热爱上。正是由于超越了意识形态立场,毫无功利主义色彩的唯美主义文艺观,他的翻译实践和出版活动显得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因而为翻译界所遗忘。但是,也正因为他的翻译超越了当时政治和金钱的污染,才使他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了卓然不群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3.
在火车上遇到过一位独自旅行的女子.大波浪卷发、波希米亚长裙、iPad、单反相机……你完全看不出她能做一手好菜,是一个让老公依赖的贤妻。她出生书香门第,母亲是翻译家,父亲是大学教授,可她却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当兵的他。结婚后她辞去了大都市优越的工作,跟随他到了边防,条件异常艰苦,她却很知足。每日最重要的事不过是为他做饭,  相似文献   
104.
他生于金字塔的故乡,喝尼罗河水长大,他既是埃及高等学府的汉语教授,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家。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他译作等身,以文会友,在汉译阿的文学舞台上,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他是中埃友好21世纪的楷模,是走在“文学一带一路”上的筑路者与践行者。  相似文献   
105.
106.
夏衍的名字虽然与左翼戏剧创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最初却是以外国文学翻译家驰名文坛的。从 20年代后期,他便以“沈端先”的笔名,翻译发表了倍倍尔的《妇女和社会主义》、高尔基的《母亲》等一大批外国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在社会中产生过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回顾和总结夏衍在翻译领域所作出的杰出成绩,将有益于我们全面了解作为革命作家和战士的夏衍的光辉一生。  相似文献   
107.
李翰 《炎黄世界》2009,(6):61-61
读书将近70年,个中甘苦自知,愿将点滴体会写出来,供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参考。标题上那三句话、九个字,不是我的发明,是上世纪,我国杰出女陛、著名文学大家、优秀翻译家冰心前辈说的。那三句话,是她一生读书经验之谈。我晚年读书,遵照她的教导,获益不浅。那三句话中,“读好书”最重要,是核心。  相似文献   
108.
谈到文学翻译,我们实在不应忽视一位对我国文学翻译理论卓有贡献的翻译家——茅盾。本文着重介绍茅盾对文学翻译的目的,要求,方法和原则,以及对文学作品的转译、复译和重译等方面的翻译思想。在文学翻译理论空前繁荣的今天,对茅盾的文学翻译思想进行一番梳理,必将对我国文学翻译理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当代著名翻译家林少华的翻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0.
从语言角度看中国当代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彬翁乃德国波恩大学汉学教授,一位远在异国却钟爱汉语文学的"老外"。他的一系列有关中国当代文学的言论,近年来被媒体热炒得妇孺皆知,于是,一个原本书斋里的独处者成为公共人物。最近在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名家讲堂"上,顾彬教授侃侃而谈,再次对中国当代文学发表了独到看法。演讲的主旨是作家语言问题,他直言,较之于现代作家,中国当代作家的语言(包括母语和外文)均有所欠缺。此言听起来有点刺耳,但却代表了从外部看中国文学的一种严肃见解。多年来,顾彬教授翻译了大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所做工作令国人钦佩,他的结论当是经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得出的。至于为何当代作家语言水准会下降,顾彬教授的分析也耐人寻味。这里我们同时邀请了南京大学王彬彬教授对顾彬演讲写一篇短文,倘若顾说是一种外来见解的话,那么,王说则代表了一种本土反思和回应。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说得够多了,爱听好话不爱逆言的脾性往往使我们对自己问题视而不见。所以说,倾听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老外"说点不同看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