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6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97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472篇
社会学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对新中国六十年红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可以发现社会历史批评派、索隐派、考证派等诸种学派的学术特征以及"泛文化"倾向在红学中的表现,在指认上述批评范式不同程度遮蔽了<红楼梦>审美视线因而其诠释维度有限的同时,也应当肯定它们在红学发展史上曾起过的作用,由此可以对红学的突破契机、发展前景进行期待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32.
清代以来,移风易俗成为儒者的新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礼学逐渐兴起,并迅速以狂飚之势披靡天下,挑战程朱理学。清代礼学的研究以考证为基础,以经世为目标,体现出考经求礼、循器明礼、以情释礼、因事研礼的特点。礼学家们藉考证以明礼意、达人情、经世用,使礼学在清代达到了一个鼎盛的局面。  相似文献   
33.
<正>孩子首先要健康平安成长,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似乎更注重追求结果,而往往忽视了前提。大火烧起来的时候,正是凌晨,大多数人都已经进入了梦乡。12岁的夏娟还坐在床上看书,  相似文献   
34.
我国高校近年来出现了持续的“考证热”现象,这一现象对各方来讲各有利弊。文中从考证的原因、作用及应对策略三方面来进行阐述.以期对“考证热”现象进行一些有益的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35.
过去对清代画家改琦的介绍都很零散,且对其作品也没有系统的罗列。本文根据各种历史资料,首次厘清了改琦的家世和祖籍,其次陈述了对海内孤本《先贤谱图》的鉴定和艺术价值,再次分析了文字狱海富润事件对改琦创作《先贤谱图》和其他艺术作品的深刻影响,然后概括介绍了《先贤谱图》的主要内容;文章最后对《先贤谱图》的原创力、对改琦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想,及其文化综合主义世界观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6.
滇南大营村回族名人辈出,马廷辅即其一。文章中记述了马廷辅撰写的《"昭垂千古"建寺碑》和《本村门役碑序》2篇碑文,介绍了碑况和碑记的主要内容,对白寿彝先生提出的马廷辅四五十岁中举、是伊玛目和马明阳的女婿等看法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37.
日本学者泷川资言综合历代《史记》研究成果,汇集日本及中国学者对《史记》的一百多种注释,对版本、史实、人物、文字、词语等进行了全面考证,对前人未解释或者解释不详的部分加以重新阐释,《史记会注考证》成为《史记》研究史上的经典性著作,前人对其研究多注意所收张守节《史记正义》佚文的真伪问题,而对其校勘考证之功研究不够,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8.
《脉诀考证》是李时珍的脉学专著,仅两千余字,考证了“《脉诀》非叔和书”“七表八里九道之非”“男女脉位”“脏腑部位”等四个问题,对后世脉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影响。试从《脉诀考证》的版本、主要内容、学术思想及其与《濒湖脉学》的关系等方面加以探讨,以阐明其价值。  相似文献   
39.
学界对刘勰卒年问题一直疑不能定,暂有结论亦不能圆通服人.史料表明:刘勰在普通七年三、四月离开东宫,大抵因临川王萧宏请托,代其上定林寺整理经藏,中大通四年正月"功毕"后出家,中大通五年初卒.  相似文献   
40.
西方柏拉图研究源远流长.罗马帝国时期(公元1-5世纪),柏拉图新经学绵延五百年不辍;帝国崩溃后,蛮族入侵,古代典籍湮灭,文不在兹,以致此后一千多年里(公元5-15世纪),西方人只能借助半部<蒂迈欧>和阿拉伯学者的拉丁译本以及亚里士多德等古代作家的引文认识柏拉图(在东罗马或拜占庭帝国,柏拉图作品抄件仍在流传).直到1397年,柏拉图才转道中古阿拉伯世界(公元7-14世纪)返回西方世界.大致说来,重返西方世界的柏拉图在现代西方掀起了三次浪潮: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5 世纪初-17世纪末)、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中)和二战以后(20世纪中叶以来),只在启蒙运动时期(17世纪中-18世纪末)有所中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